高全
摘 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其布置和評價的過程更是構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作業設計的好壞、作業評價是否到位,不僅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更會影響到后續各種教學效果的提升和進步。鑒于此,以“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及評價的有效性”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教學實際,從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作業評價的有效性策略兩個角度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和研究,希望能對當前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的廣大工作人員,從方法和教學創新的角度給予啟示。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作業布置;作業評價;教學反饋
一、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
作業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的知識鞏固性任務,或者根據后續的課堂教學方向,提前布置的極具預習和自學意義的預熱性任務。優秀的作業設計不僅不會使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還會使學生樂于享受作業所帶來的樂趣;反之,違背作業設計原則所布置的作業,就極有可能給學生帶來精神負擔,會讓學生帶著一種極為消極的情緒來按時、按量地完成任務,而作業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則難以體現。具體來說,這里所謂的作業設計原則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基礎性原則。作業的設計不能一味地拔高,偏離教學主題。部分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會習慣性地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學生進行大量實題演練,就會達到熟練的應用效果,而主觀性地將所有概念、公式類的基本填空或題目篩選掉。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舍近求遠”的行為,會導致學生基礎不牢固、解題把握不到關鍵,以至于更換題目的類型之后,便會陷入解題的僵局。
第二,自主性原則。這是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安排一定數量的開放性試題,比如“你認為兩個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等的一類題目。再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兩組作業,學生不必同時全部完成,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擇其一,這樣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后續的反饋環節中,通過比較兩組作業的完成情況,生成重要的評估數據,指導接下來的教學工作。
第三,趣味性原則。很多語文或者外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會習慣性地采用千篇一律的“抄寫”方式增加學生的作業量,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這種作業方式不適合數學,其所采用的“量化”思維也不適合新教學理念下的初中生。筆者認為,初中數學的作業設計不必局限于教材和課題,還可以采用“手工”策略,比如在教學到“圓”的部分時,讓學生課下探索圓和直線可能出現的幾種位置關系;或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立體紙盒,動手制作圓錐體等,都是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行為。
在此三種原則的基礎之上,教師還要把握兩點較為普通的要求,一是作業設計的實踐性,即作業不能以“挫敗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有所瓶頸、但更有所收獲才是理想的作業狀態;二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考慮作業布置的層次性,這是基于學生個體差異性所采取的一種策略,目的在于避免因為共性作業,導致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喪失對數學的信心。
二、初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評價
當教師完成對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之后,緊接而來的便是對作業的批改和評價環節。作業作為一個能夠反映學生學習狀態的窗口,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得到諸如學生的知識接納情況、學生基于教學內容的知識拓展情況、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點所在、學生知識點易混淆和錯誤的地方等信息。而要想讓作業更為充分地發揮其作用,實現有效性評價,就需要師生互動,共同完成評價的過程。為此筆者就評價環節做了以下三種嘗試:
(一)當堂評價
即將一部分作業留于課堂之上,讓學生當堂作業、當堂討論、當堂得出答案。這種操作方式等于直接改變了“作業=課后作業”的一種慣性思維。筆者經過實踐發現,這種當堂評價的方法最為直接的效果就在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問題在于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所以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會逐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小組合作評價
筆者認為這種評價方式比較適合應用于每堂課開課前的十分鐘。教師可根據班級座位的奇偶數情況(偶數排則前后兩排為一組,奇數排則根據具體的排數進行三排或者兩排的組合式劃分)進行小組劃分,小組內進行作業交換、批改,并將批改的結果進行匯總,得出“錯誤率最高的題目”“普遍認為難度高的題目”等結論,直接越過對簡單題目和錯誤率低題目的講解,這樣既能節約課堂時間,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抽樣評價
抽樣評價是指教師隨機挑選學生的作業作為樣本,通過分析,形成大致的作業評估“報告”。這種操作方式的難點在于樣本的選擇,筆者認為可以將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區間,從不同區間挑選樣本。這樣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得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破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總而言之,作業既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務于教學的重要行為。教師要想在設計布置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要想通過有效的措施推動其有效評價的實現,就需要從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視角出發,形成以鞏固為基礎、以差異對指向、以創新和拓展為目標的“三維”作業體系,讓學生在作業中升華知識、升華情感、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琳.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2(43):67.
[2]周伯俠.初中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6):14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