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清+李文泉
摘 要:古人云,寧可一月無肉,不能一日無書!學習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行為,是增長才干的最好途徑。如今讀書,雖不像古人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凡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都能通過讀書學習找到解決的辦法,為自信加分,“腹有詩書氣自華”講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關鍵詞:故事;讀書;假期學習
讀不同的書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讀書甚至可以包治百病,這一思想先哲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闡釋得非常詳盡。于是,人們對平時的讀書持一種贊成的態度,甚至為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惜代價,尤其是我們父母,選居安宅首先考慮的是是不是學區房,房子有沒有一個有利于孩子學習的書房,對那些對孩子學習有幫助作用的各種培訓班、補習班、興趣班等更是趨之若鶩,甚至以自己的孩子參加了多少相關的培訓作為茶余飯后炫耀的資本,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誰都不愿意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形成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創始人尤金·加菲得所創立的期刊影響因子效應。面對假期是否要學習,不同的人看法不同,甚至有人還搬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理論來反對假期的學習,似乎假期就等同于物質的享受和精神的娛樂,學習那是開學以后的事!
但是事實是否應該如此呢?不可否認,教育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學習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由許多的點線面構成,學習過程是要懂得“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來提高學習的效率,但學習不僅是一個知識日積月累的過程,更應該是一個煉心工程,古人提倡“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大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強調要持之以恒多讀多練,才能真正做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在現實面前總有人為自己的懶惰和松懈尋找借口。其實在我看來,假期學習更該加強,尤其是基礎一般的同學。這好比是跑步比賽,平時的常規學習就相當于直道,你在努力別人也在努力,這個時候誰比誰都差不了多少,而真正拉開差距的是彎道,這個彎道就是假期或其他的休息時間,別人在努力而我們卻在休息,還以為別人和我們一樣都在休息,都在等待,而實際上,有人在這個“彎道”上更加努力,甚至是一些平時成績不好的人也在這個時候積蓄力量實行彎道超越。等你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和別人相比差的不是一點點,而是被甩開很遠,你和原來同一水平的人已不在同一起跑線了!
學習更是一個智慧與耐力的較量。也許,龜兔賽跑的故事已讓人耳熟能詳,但在自然的法則中狼永遠是駱駝的天敵。記得在《人與自然》中講述過這樣的一則故事:在廣袤的沙漠或者草原,駱駝的天敵只有狼。狼一向以兇殘著稱,它用牙齒作武器,憑著征戰廝殺以獲取食物。在這一點上,駱駝肯定不是狼的對手。不過,駱駝有另一手——它的生存手段不是進攻,而是逃跑。每當駱駝與狼相遇,狼總是急切地發動進攻,企圖速戰速決,想以最快的速度置對手于死地。而駱駝則從不倉促應戰,常常是吼叫一聲,便撒開四蹄狂奔起來。狼不肯放棄就要到嘴的美味,拼命追趕。它沒料到,這一追恰巧中了駱駝的計策。一開始的奔跑速度,駱駝當然不如狼,但跑著跑著,狼就慢了下來。駱駝見狀就主動放慢速度,給狼一點希望。狼果然中計,繼續努力追趕,駱駝就繼續逃跑。駱駝一點點地把狼引向無水無食無生命跡象的大漠深處……最終,狼用完最后一點力氣,一命嗚呼了。而此刻的駱駝呢,力氣還足著呢!就這樣,駱駝憑借自己的耐力優勢打敗了自己的天敵,為自己保全了生命。我們不得不佩服駱駝的耐力,更為它的智慧折服:知己知彼,揚長避短,以己之長攻其之短。這或許是我們看完這個故事后的最大感想!
由此看來,基礎一般的同學要想真正地超越比自己優秀的學生,也許應該從駱駝的身上得到一些相應的啟發: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必須充滿信心、耐力,從實踐中獲得生存的智慧。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當然面對處于劣勢仍不服輸的孩子,老師、家長和周邊的人更應該投以關注。因為,這些基礎一般甚至偏差的學生往往比一般的學生更敏感,更在乎別人對他們所做的事情的看法。因此,每當他們取得進步時,都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認可,以此獲得對自己付出的肯定。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至關重要。我們不妨問問比我們優秀的同學、咨詢一下我們的學科老師等,從他們那里尋求幫助。對策有了,關鍵是抓落實。“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不能一覺醒來還在原地,不能只停留在書面計劃中,而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地抓落實。
相信,在假期這個彎道上,只要我們有信心、講對策、抓落實,就一定能夠讓那只笨笨的“駱駝”戰勝那只聰慧的“老狼”!
參考文獻:
[1]孫長江.讀書真好[J].兵團工運,2004(9).
[2]雷燕.人生如書 書如人生[J].中國職工教育,2013(15).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