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玉
摘 要:高效課堂的三個基本出發點: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回歸教學本質,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意識。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講,而不注重學生的多種學習方法。三是學生目標達成度檢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饋。那么評價一堂高效課的標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知識容量要大。二、目標達成度。三看學生的參與面。我覺得簡單的說怎樣算是一節高效的課呢,那就是把你這節課計劃教給學生的內容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有反思才會有進步。以下是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上的一些體會和幾點做法:
關鍵詞:高效 課堂 反思
一、課前三分鐘
課前三分鐘要求學生到位,穩定情緒,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做好上課的準備。一般情況下,學生分組訂正作業。或者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以備老師檢查。
二、上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求學生做到: ① 課前準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② 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③ 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④ 聽課要抬頭,眼睛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⑤ 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鉆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后再去鉆研或向老師請教。 ⑥ 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老師的提問問題多,面要廣,要涉及優中差三個層次。中間學生我們提問的一般比較多,也要注意兩頭。⑦ 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的“開場白”往往是概括上節內容,引出本節的新課題,并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和要講述的中心問題,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師的課后總結,往往是一節課的精要提煉和復習提示,是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三、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組或同桌二人小組,這樣學生的參與面大,兵教兵,提高了教學密度。小組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方便學生學習討論,二是方便檢查作業。老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
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后,要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使每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明確每個人都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一個小組,只有在一個好的小組帶頭人的帶領下,才能始終如一地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最終找到規律、獲取方法。組長又是一個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系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小組長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小組長為輪換制,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在4人以小組內,設一名小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匯報員,一名操作員。小組長主要負責討論過程中的組織和裁判,檢查本組同學對所討論問題的掌握情況;記錄員主要記錄整理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發言,要求組織能力強,下筆快的同學擔任;匯報員主要負責匯報小組中的討論結果,要求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擔任;操作員主要負責小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靈手巧的同學擔任。組內分工落實后,應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對每一個同學所擔任的角色可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四、作業檢查要及時、到位
因為學生自習課上完成的作業及晚上的家庭作業,學生利用平時的課余時間根本完不成,因此,我便培養學生上課前三分鐘就開始訂正作業的好習慣。高效有二,一是學生認識到每天都要檢查作業,因而思想上會重視,認真完成。二是小組訂正時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五、注重課堂反饋和課后反思
課堂上及時反饋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學中我們要用心設計合理的課堂反饋題目,及時檢測課堂教學效果,老師課下要不斷總結,多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高效課堂要求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