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
摘 要:新課改的制定和實施是基礎音樂教育界的一次重大“革命”, 這其中有改革之初的迷茫和排斥,也有太多欣喜值得驕傲,當然更多的是思考。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新課改進行相關評價和一些思考,并對新課改的完善提出幾點建議,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音樂;新課改;音樂教育
一、對新課改的評價
新課改從2001年制定并實施以來,已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十幾年。回顧其歷程,我們用十幾年的時間調整了以往幾十年的課程模式,最大的調整在于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新課改從整體上來看是成功的,但是新課改的要求整體上來講又過于理想化、標準化,如大多數農村學校及少數城鎮學校配合新課改實施的師資、教學設備、教研經費等條件跟不上;我國平均每個班60人左右,大班額教學現狀使得教師對新課改的實施有些力不從心,也不否認一線城市與普通城市、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客觀存在的差距。辯證地看,新課改存在兩面性,一方面,新課改所帶來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使教師素質及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學生喜愛音樂,喜愛音樂課,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認識到音樂課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重視音樂課,課外音樂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很多必備條件還不太成熟,教師駕馭新課改課堂的能力未完全達到要求,出現形式主義的現象,尤其是落后地區,并未真正徹底實施新課改。這些都是我們今后改革中應重點調整的地方。
二、困惑下的沉思
(1)總的來說,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較高,不是盲目跟從,能經常對其進行反思,積極調整自己,并樂于為新課改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議。由此可見,教師的責任意識大大增強了。但是教師仍處于成長和適應的過程中,新課改的實施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跨越式發展的過程。
(2)新課改之所以在實施過程中遭遇困境,其一大原因就在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它需要課程專家走出“象牙塔”,深入教學實際,實現專家與一線教師的密切交流。
(3)基礎教育階段仍然應該以教學為主要任務,科研應該以教育行動研究法為主,以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學生的更好發展為目的[1]。
(4)教材的多樣化,絕不是盲目的、低水平的多本化。嚴格教材編寫的管理,鼓勵優質教材的競爭,防止低水平教材的重復。
三、完善新課改的幾點建議
如何讓新課改既利于教師實施,又利于學生學習,使新課改深入、全面、踏實地成為自然狀態,并被所有人接受。本人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革教師招聘制度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要求的新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歌唱、器樂、舞蹈、說課的綜合能力。但現如今的教師招聘考試主要以各區統考的方式進行,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方面,筆試中絕大多數只考《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并未涉及音樂學科知識,面試以說課或試講為主,也很少涉及彈、唱、跳的音樂基本技能。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反思,音樂教育是在音樂前提下的教育,不能脫離音樂本體,對教師考核也是如此,若教師基本技能不過關,也就無法用自身的表現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和創造力[2]。建議將音樂學科內容納入教師招聘考試中,體現音樂學科特點,這也是素質教育中音樂藝術更受重視的表現,更是新課改順利實施的保證。
2.開發校本課程,增加每周課時,全面提高素質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規定,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每周音樂課為三課時[3]。然而據調查,現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仍為每周兩課時。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只有增加課時,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3.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思路
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的差距是普遍的客觀存在,我們提倡教育公平,但這種差距我們也不能否認,更不能視而不見。在實現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要求的2010年農村藝術開課率達到100%,處境不利地區的學校達到80%;以及至2010年,除處境不利地區外,鄉(鎮)中心校以下小學也要配齊專職藝術教師或能勝任藝術教學工作的兼職教師。針對全國范圍內的新課改來講,農村學校也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課改,但由于農村學校基礎條件相對落后,完全遵照《標準》有些難度,而民辦學校有與公立學校不同的自身特點,因此建議:①在《標準》中適當調整要求,使各學校有章可循,也能順利參與新課改,提高教學質量;②主管部門給予農村、民辦學校和城鎮學校同等的重視,增加校外培訓的機會;③恰當調整并選擇新教材中適合農村學生接受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④組織教研活動,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新課改,愿與你一同走在不斷探索的路上,在反思中完善,在完善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
參考文獻:
[1](美)詹姆士·L·穆塞爾,梅貝爾·格連.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法[M].章 枚,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1949—1995)(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