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敏
摘 要:近年來,高職教育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起來的高等教育類型,迎合并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其基本的使命與擔當。作為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集大成者,側重應用于社會、反饋于社會,實現“文化育人”,擔當文化責任,提升社會技術的整體水平。我國的高職院校首先應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涵養,深刻認識自身的文化責任與擔當。通過探求文化資源,提升對文化認知的水平,推動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從而實現文化育人。
關鍵詞:高職教育;文化責任;“技職文化”;職業素質教育
一、高職教育背后的文化隱患
高職教育與制造業有密切的聯系。當下,中國在技術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努力提升國際形象,想要擺脫“中國制造”,擺脫重工業為主的社會現實,實現戰略性轉型,實現從重工業向環保、提高附加值方向轉型,更應該提升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要求我國高職教育提升文化品位,擔當文化責任,杜絕高職教育背后的文化隱患。
1.提升“技職文化”水平
“技職文化”薄弱已成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嚴重制約。中國高職教育對“技職文化”的整體認知不夠全面,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熱情度不高。為了提升高職教育的“高等性”,真正實現“文化育人”,就應該認清“技職文化”的真正含義,提升“技職文化”水平。
2.提升創新熱情
一個急需技術、技藝進步的社會需要人們追求技術、技藝的熱情,但是現在認真負責的態度都成為一種稀缺品,除了“技職文化”的缺失,如何從制度建設入手,重塑、重視技術進步與技藝提升的社會文化,如何激發個體對技術技藝提升的熱情,以解除高技能人才奇缺對工業化推進的制約,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現階段的迫切要求。
二、高職教育的文化責任與擔當
1.培養學生優秀的職業素質
責任教育與學生職業素質養成密不可分。職業素質是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學習和了解并適應的一種綜合表現,也是各個崗位考查學生是否能勝任的標準。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有責任心是從事專門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須具備的條件,經常表現為從業者的道德素養、文化素養、社會能力以及整體的綜合能力。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是從他律走向自律、從教化抽象到內省的過程,學習德國、美國、日本的工匠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高職院校應當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行實習活動,從點滴間培養學生對職業素質的認知和把握。
2.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意識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既是高職院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精華要素,也是企業文化的內核與靈魂。加強學生這四方面的責任教育,有利于正確樹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校企文化互相融合,協同育人。
三、高職院校文化責任與職業素質教育的融會貫通
高職教育以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為綱領,指導學生以自身的文化素質以及實踐能力來步入社會,爭當技術型人才。很多高職院校出現片面考證、技能訓練過多的不平衡現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過分強調技能、就業,教師只注重理論教學,傳授的知識不能被學生理解,從而學生提升不了自身的文化素質,導致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脫節。
打造嵌入式雙師教學團隊,能夠讓教師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摒棄不正確或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略。雙師教育有助于教學互補,提升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嵌入式雙師教學,不斷改良教學策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理念。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進,全面地達到了教學育人的目的,整體完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計劃。
四、結語
歷史告訴我們: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國家需要職業技術的培養,需要技職文化的鋪墊。高職院校只有充分認識自身的文化責任與文化使命,才能真正辦出品質、辦出特色,成為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支柱。
參考文獻:
[1]李佳芳.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責任文化教育載體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8).
[2]鐘碧芬,何 靜.高職院校責任文化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途徑探討——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責任文化培養”為例[J].職教論壇,2015(17).
(作者單位:重慶電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