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倫理道德是一種儒家的禮教。如果沒有需求,就不會去生產。傳統文化應從俗從簡。
關鍵詞:價值觀 倫理道德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 2017 ) 08-0-02
一、價值觀理論
首先,學術體系應遵循價值觀原則。目前,我們的價值觀以儒家學術體系中的倫理道德理論為主流。倫理道德理論起源于兩千年前。這種理論以仁義為核心,以君臣大義為理論基礎。
其中,君為臣綱是一項重要的理念。該理念認為:臣子必須無條件的服從于君主的意志,即使這種意志是錯誤的。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取決于君主的個人意志,而并非取決于自然規律和是非曲直。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倫理道德理論頗受封建統治階級的青睞。因為這種理論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于是,封建統治者們獨尊儒術。倫理道德理論便盛行于封建主義時期,并長達兩千年之久。其實,任何一種理論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實際上,倫理道德理論的真正受益者是封建統治階級。
如果君為臣綱是治國的基礎,那么治家的基礎就是父為子綱、兄為弟綱。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的服從于我們的兄長。
如果我的兄長是犯罪分子,他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如果他伏法,我也伏法。
其實,倫理道德理論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這種觀點在《狂人日記》中也曾有過體現。周樹人認為:倫理道德是一種儒家的禮教。目前,我們的價值觀仍然以儒家學術體系中的倫理道德理論為主流。
在古羅馬時期,有一種理論認為:人類來到世間是為了接受苦難的。其實,這種觀點可以理解。由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如果人類對物質的需求增加,那么有限的社會財富將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所以,在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的時期,價值觀應當以讓人類從思想上降低對物質的需求為主流。
此時,最好形成以下的一種社會共識。如:恪守清貧是高尚的、純粹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相反,對金錢的追求則是貪婪的、邪惡的、具有負罪感的……
同樣,在儒家學術體系中,對思想和精神的追求是至高無上的,而對金錢和物質的追求則是相對消極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儒家學術體系誕生于奴隸主義時代的末期和封建主義時代的初期。而這個時期正好是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的時期。此時,如果人類對物質的需求增加,那么有限的社會財富將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所以在這個時期,價值觀應當以讓人類從思想上降低對物質的需求為主流。
不過,需求和發展是成正比的。如果沒有需求,就不會去生產。社會的發展將停滯不前。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不是限制人類的需求,而是設法提高生產力水平,增加社會財富的供給,從而滿足人類的需求。
精神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其實,利益和尊嚴的關系就是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所以,儒家學術體系中所謂的尊嚴也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或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畢竟,尊重所需要的是一個被尊重的理由。
湯姆曾在一家網絡公司打工。一天,邊臨破產的老板問他說:“工作是為了掙錢嗎?”
湯姆回答說:“工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信仰。”
結果到了月末,湯姆并未領到薪水。于是,他找到了老板。
對此,老板的解釋是:“你曾經說過:‘工作不是為了掙錢。那么,公司也可以節省一筆開支。”
最終,湯姆將這位老板告上了法庭。直到目前,這兩個人還在扯皮。
在《圣經》中,人類由于偷吃了禁果,從而受到了上帝的懲罰。其實,禁果使人類獲得了智慧。那么,為什么還會受到懲罰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帝并不希望這樣。隨著人類智慧與能力的提升,統治者將逐漸喪失對人類的掌控。而這正是統治階級所不愿看到的。實際上,《圣經》中所謂的禁果不是人類的禁果,而是上帝的禁果。所以,實行適當的愚民政策是必要的。
另外,愚民政策還有一種表現形式。那就是:提高人類的風險意識。從理論上講,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風險越高,收益也就越高。所以,很多冒險家往往會獲得比普通人更多的收益。不過,冒險家也是引發農民起義的根源。而這也正是封建統治階級所不能接受的。所以,適當提高人類的風險意識也是必要的。
另外,儒家學術體系還有一個產物。那就是:古文。相對現代文而言,古文較為難懂。不過,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古文可以使人產生一種深奧的感覺。第二:文章所表達的內容也許是空虛的。但為了掩蓋這個事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看不明白。
這種理論形成于封建主義時期,并在晚清時期達到了巔峰。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一方勢力認為:八股文應作為學術體系中的主流。
后來,洋務運動廢除了文言文和繁體字。洋務派認為:傳統文化應從俗從簡。
其實,語言只是一種載體。語言是用于交流的。如果我們所表達的意思別人聽不明白,那么語言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另外,書寫的方法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承認,我的字寫得不好。但有一點可以保證,我所寫的每一個字你都能認識。其實,這就已經足夠了。另外,科技的發展也將為我們帶來便利。人工手寫稿將逐漸被計算機打印稿所取代。稿件也將更加的規范、整潔。
二、學術體系的現狀
目前,存在一種特殊的現象。那就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解決不了相關領域的問題。其實,這當中的原因是綜合性的。曾經一個時期,一個教授帶三到五個博士。而目前,一個教授要帶二十幾個博士。另外,學科設置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根據相關規定,碩士研究生需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博士研究生要熟練掌握兩門外語。以一個導彈專業的研究生為例:其百分之六十的時間在研究外語,百分之十的時間在研究計算機,百分之十的時間在研究其它的課程,剩下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在研究導彈。那么這樣研究出來的導彈,你敢用嗎?endprint
其實,對外語的掌握存在一些規律。每一種語言都有驚人的相似。以中文為例:《新華字典》中共有上萬個漢字。不過,我們只要掌握其中兩到三千左右的常用字,就可以滿足日常的交流。而且,越常用的字,其數量越少,出現的頻率也越高。以“的”字為例:其在中文中出現的頻率為百分之二十六。也就是說,在中文文章的每一百個字中,就有二十六個“的”。所以,只需抓住重點即可,而沒有必要全部記憶。
同樣,前四百個常用單詞在英文中出現的頻率為百分之六十,前一千二百個常用單詞在英文中出現的頻率為百分之九十。說到這里,也許你應該知道怎么做了。
另外,掌握語言的時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人認為:掌握一門外語的最佳時機是八歲。但我個人認為:其實,掌握語言的最佳時期是人類的語言期,也就是兩到四歲。別忘了,我們的母語就是在這個時期學會的。那么誰能告訴我,是怎么學會的?也許連你們自己也想不起來了。不過,事實就是這么的神奇。在人類的語言期,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掌握一門或同時掌握多門語言。而且,整個過程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完成的。不是嗎?也許,你應該知道怎么做了。
其實,外語只需培養相關專業人士,并由這些專業人士來擔任翻譯、導游等即可。因為這門專業的特點就是:如果一個人會了,所有的人就都會了。所以,外語沒有必要普及。
另外,科技的發展也是一個利好。一些翻譯軟件將為我們帶來便利。其中,Google翻譯軟件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將一篇一萬字左右的中文文章輸入這個軟件,那么對應的英文文章就會立刻顯示出來。其實,任何兩種語言之間都可以實現互翻。而且,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分鐘。
下一步,我們要完成的就是文字和語音之間的互聯互通。最終,實現語音之間的互翻。
計算機和電視機有驚人的相似。對于電視機而言,其每個部件是如何研發并生產出來的,其實我們不需要知道。那是相關專業人士的事情。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如何開關、調節頻道、控制音量。同樣,計算機是如何研發的,我們仍然不需要知道。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如何操作。曾經,計算機要輸入很多基礎語言才能工作。而目前,只需進行鼠標操作即可。未來,計算機的操作只能越來越簡單。所以對于計算機而言,我們要做的不是編程,而是使用。
三、忽略的問題
其實,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解決不了相關領域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原因。那就是:我們還忽略了一些問題。
首先,記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以數學應用題為例:如果一道題的條件中所有的數字都是一,那么,如果所有的條件都不變,而只是把所有的數字都改成二,那么,就變成了一道新的題。同樣,在第三道題中,把數字都改成三……以此類推,我可以出一百道題。
數字是變化的,不變的是實質。其實,這里所說的實質就是所謂的公式、定理。實際上,只要對相關的公式、定理進行記憶并掌握,就能夠解決所有的題目。所以,記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那么,記憶是否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呢?以一個課程為例:如果你記憶了一遍,并獲得了七十五分。而另一個人記憶了十遍,結果也獲得了七十五分。那么,盡管你們的得分是相同的,但你們的投入卻是不同的。
在棋局中,其實每個棋手對象棋的規則和每個棋子的走法都是掌握的。每個人在記憶上和知識點上都沒有問題。但為什么有些人下得好,有些人下得不好?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記憶之外,還需要一種思維能力,而不只是記憶所能夠解決的。其實,記憶所增加的只是知識量本身。所以,記憶不等于思維。
當然,我們可以將一場棋局中的每一步是怎么走的都記憶下來,并進行預先設定。但問題在于:如果在下一盤棋中,對方不按照上一次的走法,或是在中途改變了路數,那么,之前的記憶就是無效的。而此時所需要的則是一種應變能力。
一位醫生在愛因斯坦死亡七分鐘后,取出了他的大腦。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寬度超過普通人的百分之十五。
其實,天才和瘋子有驚人的相似。他們第十九條染色體中的二十個基因發生了異常。這也就是所謂的威廉斯綜合癥。牛頓患有精神分裂癥,愛因斯坦患有孤僻癥,拿破侖患有孤僻癥,希特勒患有人格障礙……
一名博士生對教授說:“尊敬的老師,請把你的知識傳授給我。”
教授說:“當然,我可以傳授給你。”
但如果博士生對教授說:“尊敬的老師,請把你的大腦傳授給我。”
教授回答說:“如果傳授給你,我就沒有大腦了。”
其實,無法傳授的東西還有很多。如:騎車、滑冰、游泳……我們如何以語言講述的方式教會一個人如何游泳?如何言傳?
有些東西無法傳授,而還有些東西不能傳授。例如:教授不會教你如何編計算機病毒。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過多的人掌握了這項技術,那么將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所以,教授不會教你怎么做,計算機教材中也要絕對刪除相關的內容。
但問題在于:計算機病毒在教材中沒有,但在現實中存在。如果要破解它,就必須對其原理有所了解。不過,對于教授不講,教材中也沒有的事物,我們如果對其一無所知,又將如何應對?
其實,教材中只有對通常情況的解析,而往往忽略了特殊情況。也就是說,教材中并未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
另外,非常規性思維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思維有常規性的,也有非常規性的。在一場棋局中,如果一方棋手在對方不注意的情況下,拿走了對方的一個“炮”,那么他獲勝的概率將會增加。不過,棋譜中絕對沒有這一招,所有的象棋教材中也沒有。但現實中有。如何應對?
四、學術著作
首先,學術著作應遵循真實性原則。與藝術作品不同,藝術來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以戰爭題材的影片為例:其實在真正的戰爭中,敵我雙方都各有勝負。但為什么每場影片的結局都是我方獲勝?
而學術著作則不同,其必須以實際的情況為準,而不能含有任何藝術加工的成分。這就是真實性原則。endprint
另外,相對于所宣傳的內容而言,更重要的往往是形式。如果一個衣冠不整的人毫不經意的對你說:“地球是橢圓形的。”也許你不會相信。但如果一個西裝革履的人義正辭嚴的對你說:“地球是橢圓形的。”也許你就會相信。
實際上,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所裝扮的。只不過,他變換了不同的服裝,使用了不同的口吻。
學術創作也是一門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所以,對高度和境界的追求也是必要的。
如果寫下以下的言論:當利益與尊嚴發生沖突的時候,應當以利益為主。那這本書就賣不出去了。因為這種提法沒有高度。即使可以這樣理解,但也不合禮法。
其實無論觀點如何,都只能這樣寫:看破了庸俗與高雅,摒棄了物質的浮華,自尊者高大……這是一種永恒的方法。
如果寫道:負債就是欠款。那這本書同樣賣不出去。因為這種提法沒有深度。其實,標準的表達方式是這樣的:負債是一種由過去的交易事項中產生,被擁有或控制,且能在未來使經濟利益流出的物資。
以上的表達方式有兩個好處。第一:它可以使人產生一種深奧的感覺。第二:其所表達的內容實際上是空虛的。但為了掩蓋這個事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看不明白。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使經濟利益流出的物資是什么。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把簡單的話盡量往復雜里說。
另外,學術著作中也存在一些錯誤。這當中也包括一些權威著作。這些錯誤有語言上的,也有內容上的。有人說:“我確信某一個理論是正確的,因為書上是這么寫的。”那如果書上寫的是錯誤的呢?
關于學術著作,相對稿件的質量而言,出版社更關注的則是稿件的來源。曾經,我就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至于是哪些出版社,這里不點名。
有一家出版社曾表示:“我們不接受來自于個人的投稿,而只接受來自于科研院所、各大高校等社會團體的稿件。并需出示單位介紹信、委托書、推薦函等有效證件。”
我說:“如果有單位介紹信,是否可以發表《貓和老鼠》?”
對方回答說:“那我不管,反正只要有介紹信就行。我們只認介紹信,不認稿件。”有通話錄音。
其實,出版社更關注的并不是稿件的質量,而是稿件的來源。
當我們在商場購物的時候,時常會聽到售貨員對我們說起:“是誰推薦你來的?請出示單位介紹信、委托書、推薦函等有效證件。”那么,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出現的就不只是貨幣,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東西。實際上,我們已經違背了市場經濟的本質,國家也將偏離市場經濟的軌跡。
也許,這是我的最后一本書了。曾經,我也發表過一些稿件。如:《中國市場》2015年41期,《中國市場》2017年15期,《中國經貿》2015年19期,《中文信息》2016年10期。
有人說:“發表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嗎?”其實,看一下后面的作者簡介就知道。我已經是經濟學中的最高職稱了,所以不是為了再評職稱。而之所以要做下去,只是希望把更多的事情讓更多的人知道。
既然是最后一本書了,保證稿件的質量是必要的。盡量減少文筆的錯誤和內容的錯誤也是必要的。稿件發出后,如果編輯也沒注意看,而一旦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就再也收不回來了。所以,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看。盡量做到歸零原則。最后,感謝所有的讀者。
作者簡介:魏愷(1981.12-),男,漢族,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高級經濟師,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