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斌
摘 要:為了全面貫徹《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精神,緊密圍繞高素質人才培養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撐,我們要始終堅持以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抓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本文圍繞職業綜合能力培養途徑進行探索,提出要始終堅持能力本位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機制,發揮校企雙主體作用,圍繞核心任務,關注學生成長各個階段,把握三個重要環節,切實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關鍵詞:校企合作 雙主體 職業綜合能力培養
一、創新校企合作機制,發揮校企雙主體作用
首先,學校作為合作主體之一,領導重視、分工明確、目標明晰、責任到位、措施得當,才能推進有力;第二,達成共同培養企業急需人才的共識,確定培養目標,才能建立合作基礎;第三,要明確校企合作的實質是企業通過合作辦學獲得技能型人才,學校促進發展,學生獲得職業生存和職業發展能力;第四,形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機制是校企合作的核心任務。
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之一。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已不能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在發展專業能力的同時加強職業綜合能力培養,注重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培養,注重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養成。
發揮行業企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是技能型人才培養重要途徑。校企雙方要共同創新校企合作機制,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企業在實踐教學中的突出作用,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推動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深入。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增加學生職業實踐的機會,將現代化企業生產管理方式,根植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校企共同研究確定課程定位與方向、課程內容與標準、教學過程與評價等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共同組織教學,共同實施全程監控。
要結合各專業特點,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進一步突出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引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實施教學、實習實訓和生產管理,創新企業化教學實訓模式。校企雙方通過優化課程實施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溝通協作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
二、緊緊圍繞核心任務,堅持兩項基本原則
1.崗位核心技能培養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
專業崗位通過實踐與訓練形成的不可復制的技能,是人與設備有機結合形成的特殊能力。而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全美測評協會的技能測評體系中稱為“軟技能”。
崗位核心技能培養要與專業能力培養、方法能力培養和社會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要堅持循序漸進,遞進式培養,促進崗位核心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共同成長,關注實際工作能力,解決好企業實踐環節與企業教學環節的關鍵問題。
2.堅持實際職業能力導向培養的核心原則
教學中要注重工作過程知識與能力培養,關注專業能力形成的各個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遵守技能人才培養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遞進式培養,堅持實踐成才的基本培養要求。
3.堅持職業教育和企業教育緊密有序結合的原則
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通、工學結合、優勢互補和共育人才的基本操作,充分發揮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雙主體”優勢。
一是學校要在雙主體育人機制下,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加大企業化實踐環節改革力度,使其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對接產業、對接職業標準和對接生產過程。利用企業在員工培養、培訓等方面的優勢,補學校教育教學的短板,實現職業學校在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奠基作用。
二是企業要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企業要充分利用學校專業教學、師資、場地、設備、服務和集中培訓等方面的優勢,開展企業員工培訓,獲得學校在畢業生和員工培訓等方面的紅利。同時為學校學生提供企業實踐便利條件,安排學生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積極組織和參與實踐學生的教學、生產、評價和管理,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堅持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相結合。要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確保學生在實習期間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實現行業企業在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中的形成作用。
三是要關注學生的長遠職業發展,要為學生夯實文化理論基礎,培育職業道德理念,傳播企業文化,訓練崗位技能,為技能型人才學習、成長、培養創造良好條件。企業是技能型人才轉化成生產力的有效載體,實際工作崗位的實踐是技能勞動者實際職業能力形成的最終平臺。因此,要高度重視行業企業在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三、關注學生成長各個階段,把握三個重要環節
新生入學、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是技能型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階段,它們緊密銜接。
第一,在新生入學階段要結合本校實際開展軍訓、入學教育、素質教育、安全教育和綜合能力拓展訓練等教學,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對接企業員工素質要求實施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這一階段重點培養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對職業活動的認知,對綜合職業能力發展過程的認知。通過行為養成訓練平臺和職業訓練載體,體驗生產勞動過程,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志品質;通過體驗教學生產管理,激發學生職業學習的興趣,增強職業素養養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跡教育、職業教育活動周、工匠精神教育和技能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二,學校要積極參與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新型學徒制試點等工作,引廠入校,創設真實工作環境,參照企業標準,模擬企業崗位工作實景,實現企業工作環境與學校實習實訓環境對接、工作內容與學習內容對接、行動(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對接和生產管理與教學管理對接。使師傅帶徒弟式的技能傳授與單項技能專門訓練結合,崗位工作技能與工作過程知識結合,技能養成與綜合職業能力成長結合。通過企業化和生產化管理和職業行為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工作)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發展創新思維、形成崗位核心能力。
第三,學生企業實踐階段要注意兩個重要內容,一是社會實踐體驗,二是個人能力發展。
社會實踐體驗階段應該選擇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活動相對簡單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學生按企業員工同樣要求進行實踐體驗,校企共同實施培養和管理。目的是讓學生適應企業環境,了解生產和安全管理方式,適應勞動生產強度,感知企業文化,建立職業感情,完成學生向工人的過渡。時間不宜過長,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就行。
個人能力發展階段,即頂崗實習階段,是職業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是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強化、提高和鞏固階段,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的專業知識、崗位技能在企業得以檢驗、施展和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時企業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作用尤為突出,學校和企業要指導學生,通過職業實踐不斷積累職業經驗,夯實職業能力基礎,促進綜合職業能力的養成與發展。
(作者單位:遼陽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