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龍
【摘要】讓學生養成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及時的指導;作文評價注重多種形式。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濃厚興趣;日積月累;重視文本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筆者于1982年7月參加工作,擔任學校教導主任并一直從事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三十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并勤于交流總結。滁州市瑯琊區城郊中心小學位于城鄉接合部,外出打工人數較多,留守兒童數量所占比例較大。孩子的家長監管力度不夠,孩子的家庭事情多,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加之閱讀少,視野不開闊,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孩子不是“樂于作文”,而是“害怕作文”。
“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養成濃厚的興趣對孩子作文行為影響重大,如何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愛好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培養孩子對作文的興趣愛好呢?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文內容是寫作材料的源泉
新課標要求重視文本,許多教師把閱讀教學和習作訓練相脫離,缺乏有機結合,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我在教完《桂林山水》這一課后,就讓學生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根據實際展開聯想,進而掌握寫景狀物的方法。
以習作例文為契機,正確引導寫作方法,用心觀察,樂于表達。課標中強調在習作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創設愉快、輕松的習作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孩子打開話匣,為習作教學做好鋪墊。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時,根據四幅神態各異的表情圖,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1)引入情境,激發表達—知語用;(2)明確要求,范文引路—學語用;(3)交流互動,片段練習—練語用;(4)好文共賞,交流點評—現語用。這樣四個教學程序,通過比較神情各異的表情圖,充分感受它們分別表達的內心情感,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來表達真情實感,把事情經過寫清楚,抓住事件中的人物、表情、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經過教學,學生明白了習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我們的閱讀無非是一個例子。”學生對習作方法的了解,消除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孩子的情感被激活,思維的閘門就自動打開,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習作小練筆”“好詞句采蜜集”“習作小擂臺”等多種形式來積累。“習作小練筆”本著勤學多練的原則,逐步養成“樂于作文”的良好習慣。例如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因為日記的內容涉及面很大,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只要是自己感興趣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夠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真實的事情。寫作的形式不限,也可以寫幾句話、一個自然段、一篇小短文……比如農村特有的題材:捉蜻蜓、看螢火蟲、急雨搶場、綠地躲貓貓……把自己喜聞樂見的事情用日記的方式寫下來,一篇好的文章讀起來令人心馳往神,久久難以忘記。
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及時地進行指導
受小學生知識局限性的影響,作為教師在領會大綱、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更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相宜的教案,做到量體裁衣。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我愛茉莉》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教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安排舉行了一次以“我愛××”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也可以采用本文借景抒情的方式寫。學生發言積極踴躍,爭先恐后,其中有一位女同學(留守兒童)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半年前與爸爸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爸爸媽媽要去遙遠的南方打工的前一天晚上,我多像一只喝奶的小羊羔一樣時時跟在爸媽身旁,媽媽出去我跟著,媽媽睡覺我連著,媽媽的手我緊緊地攥著,生怕她離我而去。第二天,東方的啟明星還在閃爍,我就悄悄地起床了,不知什么時候,爸爸媽媽已提著包跑出了家門,我頭也來不及梳,散著長長的頭發就在后面拼命地追,聲嘶力竭地喊:‘爸爸媽媽,等等我呀!‘啪,我重重地栽倒在堅硬的路上,什么也不知道了……”這樣的情景描寫是多么生動、具體、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做到用自己的話寫真實的事。抓住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有現象作為素材,我校留守兒童的數量較多,用他們的親身經歷的訴說,真正做到有感而發,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三、形式多樣的作文評價方式
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本次習作結果的認定,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進行,比如粗批指導學生打腹稿,自批指導學生查漏補缺,面批指導學生確定最佳修改方案,互批指導學生合作提高,驗批指導學生真實作文。教師批改中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作文基礎不好的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激發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給予表揚。此外,讓優等生把自己的佳作在班級讀一讀,既加強了自己的自信心,也能在班級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自身閱讀拓展的空間有限,家務也較多,在克服多種困難的情況下,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習作空間,多指導孩子提高作文的方法,如多觀察、多體驗、多寫、多說等。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鼓勵學生不斷開闊視野,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真正做到敢于作文、樂于作文。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