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
摘要:新課程改革視野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依據文本進行有效積累、實踐運用等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學實踐表明,感悟寫作體驗,總結寫作經驗,梳理寫作情感,學生們又會在參與文本學習時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最終達到閱讀和寫作的和諧互動及整合,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互動;整合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的的不斷加大,中學語文教材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編寫體例上,將閱讀與寫作分編,增加綜合性學習環節,使其成為中學課本中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引起教者注意的是:寫作教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并不意味著閱讀與寫作的對立。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一對基本矛盾,既獨立又相互依存。人的主體是閱讀與寫作的中介和橋梁。閱讀是主體由外而內的吸收、借鑒;寫作是主體由內而外的傾吐、表現。因此,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兩面,兩項在教學中有機地互動和整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論研究表明:閱讀過程是一個信息獲取過程,而寫作過程則是一個信息輸出過程。這正如葉圣陶老先生在他的《論寫作教學》中所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閱讀與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當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質兼美,而且富有很強的人文色彩,可以說這些都是學生寫作時最好的范文。通過講授課文,指導學生寫作,是作文教學的重要步驟。閱讀是寫作的積累,寫作是閱讀的目的,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把握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機整合。
一、語文閱讀中積累內化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熏陶和培養語感。”結合語境的積累,結合情感的積累才易于被內化。因此閱讀教學是促進語言材料內化的途徑。在閱讀中注重點滴積累,領會感悟,更要注重習慣養成,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就是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意義。如果學生不注重大量閱讀和背誦積累,胸無點墨,寫出的文章只能是空調乏味、淡如白水。
1、詞句積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積累,可以先讓學生摘抄優美的詞語和精妙的句子,并結合特定的語境進行理解,然后再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如:在教學《斑羚飛渡》時會遇到“進退維谷、秩序井然、眼花繚亂、略勝一籌”等詞語,我就讓學生們先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含義,并說一說這些詞語好在哪里,這一步意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詞語、理解詞義;然后讓學生們從中任選四個詞語說一段話,這段話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這一步意在引導學生們展開聯想和想象,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片斷寫作訓練。
2、文段積累。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有感情朗讀或背誦。閱讀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寫作是一種情感的內化。學生在讀中明意,讀中感悟,讀中吸收,日積月累,詞匯豐富了,寫出的文章也就充實了。學生賞析語句時,還可以在書上做批注,或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既鍛煉理解能力,又提高了表達能力。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的學生語文書上有很多的批注,這些都是學生思想的結晶。學生在學文的同時也進行了隨文積累,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學會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閱讀中受到美詞佳句的熏陶。
3、學習仿寫。閱讀教學后進行仿寫、敘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學習《理想》時,我就讓學生仿寫詩歌第一節,寫幾句話:“愛心是——,愛心是——,愛心是——,愛心是——。”如在教完《背影》后仿寫一篇《我的爸爸》,學完《紫藤蘿瀑布》后仿寫一篇植物。依據文本進行延伸拓展,深度挖掘,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總之,學完人物篇仿寫人物,學完景物篇仿寫景物,學一類,仿一類,讓學生有樣可照,仿的輕松練的愉快。從學到仿,然后是創造寫,最后是學會寫,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二、寫作中輸出情感體驗
1、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僅能體現在寫作中,也是閱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學生在寫作中涉及到深題、選材、立意、某篇布局、寫法運用等眾多的環節,這些環節的情感錘煉和總結,在各種閱讀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寫作中的寫法和經驗積累是提高閱讀質量的前提。在閱讀中,小至字詞的領悟和解讀,大到寫法分析和理解,兩者是完全相通的。讀莫懷戚的《散步》,悟得它是一曲真善美的頌歌,文章美在三個:一是尊老愛幼的人性美,二是景物描寫的意境美,三是平易樸實的語言美,在選讀中雜取文章精華,的精神世界。體悟文本美點,感悟生活美點,在審美愉悅中提高審美能力,從而培養了寫作素養,提高寫作能力。
3、特別重視教材中設置的寫作內容。如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要求仿寫詩歌,我布置給學生的作文訓練內容是仿寫《我為少男少女歌唱》,讓學生對現代詩歌的基本特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切身體會到:現代詩歌抒情性強,形象鮮明,想象豐富,語言優美等特點,然后有推薦了從泰戈爾的《紙船》遷移到冰心的詩歌《紙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去領悟冰心的滿腔真摯的思念母親的情感。
三、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學以致用是一切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如果說閱讀是積累素材、磨練技巧的過程,寫作則是根據需要自主表述、表情達意的手段。我們要建立一種為寫作而閱讀的思想,以語言為軀殼,生活為血肉,思想感情為靈魂,讀寫結合,互相促進。這樣,學生的習作必然能切實有效地得以提高。雖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而不是“源”,但通過大量閱讀,向他人借鑒語言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在語文的海洋中多閱讀,善閱讀;多寫作,善寫作,蕩起閱讀與寫作的雙槳,不倦地飽覽,自由地徜徉,體驗精彩的語文世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沒有生活,再好的立意構思,再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也只能是形而上學而已。因此,教師要鼓勵、引導、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積累素材,感悟生活,觸摸時代的脈搏。我們的學生才會盡情地吸吮自己茁壯成長的必要養分,真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志葉.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J].新課程學習.2012(02)
[2] 周志禮.淺析中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J].考試周刊.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