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丹
摘 要:語感即對語言的快速感悟、感知能力,語感是學生語文水平的基本體現。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對于提升他們的知識學習效率、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意義重大。小學階段處于學生各項認知能力、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教學中要認識到語感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采取科學的引導策略,做好學生的語感教育,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教學效率
一、語感教育的重要性
“語感”二字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對文字進行閱讀、分析、感悟、領會、內化等多個層次,是一項快速感悟信息、理解知識的學習活動。語感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特別是在語文閱讀中,良好的語感能夠促進學生快速獲取信息,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1.語感強,獲取信息快
語感即對文字的綜合感知能力,無論是在傾聽、交流的過程中,還是在閱讀、寫作的過程中,良好的語感都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獲取相關信息,進行信息的輸入與輸出,提升文字信息的處理能力。比如,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的層次,對于一些常見的句式、表達技巧、修辭手法心領神會,就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含義。
2.語感強,理解能力強
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對于一些常見的成語典故認知不到位,就容易卡殼,如果學生熟悉這些知識,就能夠快速理解,特別是一些表面含義與實際含義不一樣的詞匯,比如“明日黃花”“文不加點”“白云蒼狗”,實際含義與文字表面意思并不一樣,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就容易產生理解歧義,降低學習效率。
二、語感教育的策略簡析
鑒于語感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教學中我們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重視學生的語感教育,既要關注學生的基礎認知教育,也要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育,還要善于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
1.培養學生語文基礎認知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語感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三、四年級階段處于學生語文基礎認知體系的構建時期,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語文基礎認知能力教育,讓他們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感悟逐漸掌握良好的語言文字感知。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既要引導學生學好古詩詞的文字內容,也要引導學生分析其中文字的平仄關系。比如《游山西村》一詩中:
“山重水復疑無路(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花明又一村(仄仄平平仄仄平)”。
工整的對仗與平仄句式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美與語言美,通過朗朗上口的詩句加深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感悟深度。
2.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教育
語感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閱讀過程中,良好的語感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效率。教學中我們發現同樣一篇陌生文章,有的學生讀得快,有的學生讀得慢,有的學生感悟深,有的學生感悟淺,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受語感的影響。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語感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背,特別是對于經典的課文選段,對于一些相關的詩詞名句,只有引導學生不斷積累、不斷學習,才能為他們的語感養成積累良好的基礎素材。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善于從細微處著手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善于感悟。對于字詞的用法、對于過渡句子的運用、對于段落的劃分要多探究、多交流,培養他們善于抓住重點、善于領悟作者寫作目的的良好認知。
3.豐富學生課下學習生活體驗
語感不僅僅是單純的理論教育,更是一項實踐性的綜合技能。除了做好課堂教學之外,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課下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課下交流會話、課下寫作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語感認知,鞏固語感能力。
比如,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說話的時候要做到“口齒清晰”“有條不紊”“不急不緩”“符合邏輯”。特別是在描述一樣事物的時候要善于抓住重點,運用符合大眾理解能力的語言進行表達、敘述。用詞既要簡單明了,也要準確無誤,這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感訓練。
古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充分的語感訓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自然會更為順手、更為流暢。寫作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完善學生語感技能的重要渠道。與日常交流會話不同,寫作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書面用語、邏輯思維能力也有更好的鍛煉與引導,對于學生的語感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價值。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運用,不斷完善他們的語感技能。
4.重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知道,語感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教學中我們發現課堂上口齒伶俐的學生大多在生活中也快人快語、喜歡交流,會抓重點、邏輯性較強。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感能力,我們要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育,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比如,我們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活動,通過正反雙方各自的論據、論證來讓他們對于事物有一個更為全面、更為綜合的感知。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辯論、相互競爭、語言攻擊、語言反饋,其實也是對于他們語感能力的一個綜合考驗與提升。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