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紹波
摘要:在教育教學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中也作出一系列的課程改革要求,它主張學生在學習數學內容時,需要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遇到難題要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探討解題方法,強調開展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引言: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主要指學生在求學期間,要占主體地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遇到問題要用于勇于實踐。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團體性作用,學習團隊中學生的優勢,在團隊合作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創新思維等能力。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秉承自主、探究、合作三大學習宗旨,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
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是學生是否形成獨立、自主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特長,對自己擅長的方面有所進步同時,也能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最為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學生提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階段,不能忽視教師的重要作用,老師要以督促者的身份來監督管理學生,以便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教師也要督促每位學生都要參加到自主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探索知識的樂趣,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
雖然自主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解題的好習慣,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對課本知識的講解毫無意義。教師對課本知識內容的講解有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意義,同時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是,老師在講解知識內容需要向學生發問時,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只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生思考,老師在講解時才能有所提高,對自己當初沒有想到的方法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倘若教師沒有給學生思考時間而是直接講解,學生便會一頭霧水,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知識。此外,教師在主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模式前,需要慎重考慮這節課是否需要學生合作交流。學習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可并非每節課都需要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從而錯誤地導致學生依賴性增強[1]。
二、學生間要加強合作交流
1、讓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模式,加強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給予學生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過小組學生,學生不僅加強了聯系,也能提升學生們的團結協作意識。此外,教師讓小組推選出一個組長來協調組內學生的合作。在小組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要作為指導員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當小組成員遇到困難時,可以作適當的指導。學生也可以通過小組協作,加強責任意識。
2、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內部的每一個成員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信息、發現的問題與小組其他成員交流、共享。小組成員之間為了完成共同的探究任務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因為不同協作者對任務的理解和觀點可能會不一樣,當各種觀點相差較大時,小組成員可以像科學家一樣商討、爭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啟發,交流補充,集思廣益,不斷改進探究方案,以達到新的目標。這樣小組合作學習就形成了“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將傳統教學的師生單向交流改變為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盡量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成功與同伴是分不開的,大家榮辱同當。只有這樣,小組成員才能盡快達成共識、共同完成探究任務。
3、全班展示交流。各探究小組在完成階段性探究成果后,首先推薦一個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同學作中心發言人,向全班同學展示本小組的探究成果的同時進行口頭匯報,征求別人的意見。在展示交流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充實自己的探究成果。接著全班同學進行充分討論,提出修改意見。這樣,通過小組間的相互啟發,交流補充,各抒己見,使每個小組的探究成果都能逐漸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也就更加完善了。教師還要鼓勵各個探究小組將自己的探究成果通過各種手段、不同途徑擴大學生間的交流,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交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這樣就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拓寬同學之間的視野,增強師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調動同學們探究積極性,讓大家體驗到學習的愉悅感、成就感,培養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2]。
三、探究學習
1、獨立探究。學生數學學習不是對教師新授知識的簡單接受和積累,而是學生主動的獲取,主動構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各個學生的特殊性,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自己的探究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進行探究。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促進者,當學生取得獨立進展時,教師應充分肯定其成績,幫助他們作出必要的評價和自我調整。當獲得初步結果時,教師又應督促學生自我檢查、自我反?。划攲W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不應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或作過多提示和講解,而成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者,提出適當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2、合作探究。課程標準指出:倡導學生要學會合作與分享,并指出小學3~6年級目標主要是在于培養合作意識和態度,樂于幫助同伴,具有人際溝通的初步能力。我注重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獨立探究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小組交流,可以使他們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思考,做出判斷,從而使自己理解得更全面。這樣達到既增強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養學生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的認知能力。
四、結語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是處于學習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因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間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在教學期間,要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梁卓華.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35):64-65+70.
[2] 徐瑞敏. 建構理論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