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
【摘 要】要想讓語文教學煥發新能量,那么語文的學習應當是在生活這個大語文環境中進行。筆者就從“深入文本情景,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在成功基礎上贊揚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質疑”、“在文本閱讀的積累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四個方面闡述如何讓語文教學煥發新能量。
【關鍵詞】興趣;贊揚;質疑;積累
從教語文幾年來,使我明白了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學生在引導中學習,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讓學生在激勵中學習,最終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落實到具體的語文課堂上,就要讓學生多參加聽說讀寫等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當中,在具體的語文實踐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從這一角度來說,這充分體現“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那么下面我就來講講我是如何在生活這個大語文環境中使語文教學生動起來。
一、深入文本情景,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在具體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要從多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堂課上,我們要力爭做到上課伊始就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對課堂有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能夠較好較快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和探究語文的真諦,教師可以根據孩子認識事物的規律來創設具體的課堂情境。在教授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時,課文第一段主要講了小稻秧們激烈地與雜草們爭吵。但在我講解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此并不理解。開始,我問學生:“從課文哪些字詞句可以看出雜草是不講道理的呢?”學生們邊讀邊畫,很快找到了“一擁而上”、“不由分說”、“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等這些字詞句,但此時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并沒有理解何為“激烈”。這時我就大膽地改變了自己教學策略。我找了幾位學生上臺表演,開始學生很拘謹,我指導了學生有關的語言和動作,后來這幾位學生很生動地把激烈爭吵的場面再現了出來,讓全班學生仿佛置身于課文描繪的場景中,課堂最后我還讓同學們用“激烈”一詞來造個句子。學生一下子就懂了何為激烈的爭吵,可以說是豁然開朗。詞語的意思在造句中得到了訓練,句子的意思和段落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不難了。
多媒體技術,諸如PPT、光盤課件等這類多媒體也是創設文本情景的絕佳工具,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抽象的知識躍然于多媒體的課件當中,把枯燥的變成不枯燥,把平淡的變成不平淡,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把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活潑、生動、有吸引力,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二、肯定并贊揚學生的學習成果
學生渴望得到肯定、贊揚,有時在學生成功的基礎上,教師的贊揚可以讓學生持續進步。四年級的一堂作文課上,我在巡視學生寫作情況。有一個平時作文水平很一般的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肆虐的洪水如脫韁的野馬推到房屋,吞沒田野。”看到這句話讓我眼前一亮,夸獎他說:“這句話比喻得非常好,把洪水失控的特點完美地展現了出來。”接著我就把他的作文當作范文,讀給全班同學聽。正是由于這一次對他文章的夸贊給這位原本成績一般的學生帶來了勇氣,在接下來的日子,他上課開動腦筋發言了,課后的作業也比原來更細心認真了,成績如火箭一般在上升。由此看來:給學生一次表揚能夠讓他信心滿滿,給學生一次成功他可以一直有勇氣成功下去,其實每個學生都愿意并希望在學習中獲得進步和成功。
三、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質疑
質疑是學生應該具有的學習品質,因為學貴有疑。在課堂中,作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在質疑中探索,在質疑中學會獨立思考。通常每次教授一篇新課文時,我通常會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例如在教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我問學生讀到這個課題有什么疑問。學生主要圍繞“發憤”這個詞語進行質疑,諸如“‘發憤是什么意思?”“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這類問題很快就被提了出來。從課題開始質疑,首先可以抓住學生對課文的注意力,帶著疑問進入課文,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文本有更高的關注度,使學生更容易掌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再如,我在教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大江保衛戰》第二自然段時,有一位學生問了這么一個問題:這一自然段在寫人民子弟兵保衛大堤的場面,為什么要寫“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這樣的環境描寫?我先表揚了這位同學的質疑精神,接著反問:“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中保衛大堤,讓你感受到了解放軍怎么樣精神品質?”那位學生不假思索地說:“英勇無畏。”我接著說:“這一自然段是主要寫了人民子弟兵保衛大堤的場面,但同時也是在表現解放軍戰士英勇無畏的品質。”這時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這一環境描寫的作用了,同時臉上也流入出解決問題的喜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了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把它解決掉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這種快樂使更多學生都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并在大家共同的討論中解決了問題。可見在實際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學習課文時提出自己的質疑,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文本閱讀的積累中,拓展學生的思維
首先,我們應該在家里和學校給孩子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父母在家里應該給孩子準備好充足的課內外的優秀書籍,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家庭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提倡父母和孩子在一張書桌上看書閱讀,這樣能夠很好地保持孩子的持久的閱讀興趣,不至于半途而廢。在學校也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在教室里貼上關于讀書好處的名人名言,教師作為管理者應該充分用好班級圖書角和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同時開設專門的閱讀課程。我在班級里就專門挑選了一節語文課作為閱讀課,教授學生讀書方法,交流讀書心得。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閱讀有興趣,對探求新知識有欲望,學生的思維也進一步得到了拓展。
其次,課外讀物現在市面上多種多樣,作為老師要把好選擇關,幫助學生選擇健康的、合適自己年齡的書籍。學生對課外書的興趣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學生愛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類世界名著,有的喜歡《十萬個為什么》一類的科普圖書,還有的對《機器貓》一類的漫畫書籍有興趣。因此,老師應該因地制宜為學生選擇健康、有價值的讀物。課外閱讀好處多,這是共識,但有時看了一些不符合學生年齡的書是會帶來不良后果的。
因此,要想讓語文教學煥發新能量,要注重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注重贊揚學生的學習成果,注重鼓勵學生質疑,注重文本的閱讀積累。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的綜合素養,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