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靜靜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是一門公共必修課程,也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體育課可使受教育者身體和心理得到雙重訓練,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終生體育觀念和習慣的養成發揮著關鍵作用,最終可以提高職業人才的身心素質,以滿足社會企業對各種技術型人才的多方面需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育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體育課程設置,其改革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高等職業院校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與否。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探討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建議,促進課程設置良性發展,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職教育;高職體育;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
一、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結構的研究現狀
當前的體育課程結構主要是注重促進學生養成體育習慣、尊重并發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實現提高身體素質與發展學生興趣相結合,建立一個以終身體育為核心、“健康第一”為基礎的課程新結構[1]。但是目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全,職業特點不突出等問題,需要開發新的教學模式。體育課程的設置應與學生將來要從事的職業相關,并有利于學生適應今后的職業發展需求,因此體育課程教學應該傳授與學生專業特點相關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通過查閱大量文對獻,當前國內對高職體育課程設置的研究現狀為:體育教學主要是教授一些基本的體育健康衛生知識和基本的運動、健身技能等,這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現在的高職體育課程設置不僅以此為目的更應以職業為導向,以滿足畢業后所從事工作崗位的需求為目標,以培養學生未來工作所需要的職業身心素養為追求,適應社會的長遠發展[2]。
二、高等職業院校課程內容的研究現狀
課程內容直接決定教學過程中采取何種教學方式,因此教學方式要與課程內容相適應。大量研究發現我國眾多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以傳統體育項目為主,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例如:游泳、形體、輪滑及乒乓球等開設較少。這充分說明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相對落后并且存在嚴重的不均衡性,學生能夠自主選擇的項目有限,不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影響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專家學者指出,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應積極發現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內容要呈現出職業化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師灌輸式和權威化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程內容設計要靈活多樣,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從而可以是學生科學有效的掌握體育鍛煉方法并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此外,許多有針對性的研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職業體育教育課程內容應逐步做出調整,不僅要以符合潮流的體育項目替代原來的傳統競技體育內容,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其健康體育理念,依循科學性與統一性標準,充分考慮地域性多樣化特點,使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逐步實現社會化、科學化、生活化、娛樂化和多元化。眾多專家學者目前已達成了廣泛一致,即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內容改革方案一定要做到課程結構體系豐富、教學方式靈活、教材建設面擴展、學生主體性得到尊重、教學內容貼近時代發展,應徹底改變傳統體育教學課程內容中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線的教學內容體系。
三、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材的研究現狀
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一直在沿用普通高等院校教材,但是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差異巨大,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不能滿足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需求。同時教材選擇有很大的隨機性且經常更換,這種情況直接使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失去了自身特色。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并調整教材內容是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應首先解決的問題,其次運動技能的教學應符合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身心發育特點,不斷滿足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需求,施行符合高等職業院校特點的體育課教學方法。國內大部分省市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教材缺少相應規定,而且也缺乏統一標準。2008年江蘇省教育廳針對這種情況,對省內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材的使用制定了嚴格規定,從而統一了教材使用標準。同時鼓勵各高等職業院校根據自身條件如: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目標及專業和教學內容等,修訂教學計劃,編寫符合自身發展的形式各異的教材,這樣即使得江蘇省各高職院校教材使用既有統一的職業教育特色又兼顧了自身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地方特色。并且鼓勵各高等職業院校聯合創編教材,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同時大力提倡體育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創編符合學院特色的體育課程教材。這一措施的實施推進了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教學的發展,同時涌現出大量學院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精品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教材。
參考文獻:
[1]鄒循豪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構建體育教材體系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5(1).
[2]陳穎剛.“健康第一”背景下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8,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