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是指在對現有漢字教學的課程界定下,對漢字教學的課程目標的實現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上,重視漢字文化內涵的挖掘與運用,通過引入漢字構形學,運用規律學習漢字,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性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重視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是破解語感教學困難的有效途徑。“校本化”是目前狀態下實現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的最可行途徑,對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關鍵詞] 課程價值;構形;校本化
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是指在對現有漢字教學的課程界定下,對漢字教學的課程目標的實現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上,重視漢字文化內涵的挖掘與運用,通過引入漢字構形學,運用規律學習漢字,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性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一、漢字教學的價值語感視角考察
體悟到文本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情感,是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核心。文本的產生都是有作者的文化背景做鋪墊的。因此,高層次的文本解讀一定是基于文本作者所在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文本解讀。這樣的解讀之下,才可能產生最貼近作者的創作意圖,最能夠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驗的教學方案和教學過程。比如,《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話。童話是一種不僅適合孩子也適合成人閱讀的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故事帶有著強烈的日本文化色彩。日本是個崇尚佛教的國家,佛家的思想滲透在日本的方方面面。從文化角度去審視文本,讀者會發現,童話最終闡明的創作意圖是多層次的,照顧到了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人對于生活和生命的理解。傳達日本民族關于生死的態度是作家創作的最高意圖。《去年的樹》一文中樹和鳥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相親相愛,分開的時候相約再見,可是永別就這樣不期而至;鳥兒在不停地尋找樹的過程中,聽說或者目睹了樹的生命狀態的變化,最后,用“樹”劃亮火照耀著人間;小鳥最后對著“火”的端詳和歌唱,是小鳥對于生命認識的升華,也是日本文化中對于生命狀態理解的宣告。童話以小鳥與樹之間“相親——分離——尋找——尋找中小鳥內心的不舍與痛苦——找到——見面之后唱歌——釋然飛走”這樣一條線索連綴文本。佛教文化背景,指向的始終是哲學中關于生死的基本問題,撫慰人類因為體察到死亡之不可抗拒而產生的恐懼心態,端正人類對于生死應該持有的態度。這是極有高度的立意,也是極難參透的人生哲理。而新美南吉用童話和極其簡潔的語言,把這一命題變得適合小朋友閱讀的童話,教師如果能把這個高度的創作意圖領略出來,設計成為教學內容,便是符合語文學科本質的教學應然之路。
在這條應然之路上,“語感”被落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落腳點。“語感”強烈的個體差異的特征,使得“語感”的落實與提升成為語文教學中最具操作難度的所在。還是拿《去年的樹》來說,和小朋友們談生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須要落實這個內容,怎么辦?長篇分析講大道理顯然不適合小朋友。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放在對“極度親密”與“驟然失去”這樣的心理落差的體驗上,之后再引導學生對這樣的心理落差該如何處理的思索上。為了能夠深切體驗“極度親密”與“驟然失去”這樣的心理落差,緊扣文本,在體味文本的語言之中去體驗作者的表達意圖,體驗其中要傳達的感情。這就需要教師精準選擇并表述最有利于學生理解體悟文本意圖的字詞。比如,最能體現“極度親密”的詞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好朋友”的“好”,“天天給樹唱歌”和“天天聽著鳥兒唱”中的“天天”。學生通過對“好”和“天天”的詞義的反復體味,從而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構形學視角下的詞語落實可以通過字的構形取象來有效地引導學生去體驗。比如,“天天”這個詞,可以從“天”的構形取象著手,引導學生們展開想象。“天”的甲骨文
二、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的實現
精準選擇并表述好最有利于學生理解體悟文本意圖的字詞是實現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的不二法門。
現行教材在編排上最顯著的特點是隨文識字。識字落實到閱讀教學當中來進行。詞的意義由字的意義匯合而成,句的意義是由詞的意義串成,段的意義是由句的意義串成,篇章的意思又是由段的句的意義串成。按照這樣的意義邏輯,對篇章的理解,最終都要通過落實到字的意義上才能實現。現在字不作為單獨的意義單位,詞才是最小的意義單位。因此,理解篇章的著眼點、切入點都是應該從詞開始。也就是說,在閱讀教學當中字詞的教學化處理,和在識字教學當中字詞的教學化處理肯定是不一樣的。
識字課落實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意在讓學生通過對一個字的構形與取象及構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字形,了解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以幫助學生掌握關于漢字構形構意的規律,并在規律的指導下準確高效地認識漢字的音形義,形成自動認識漢字的能力。比如,木、本、末、未這四個字,在字形字義上容易混淆。在對這幾個字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試著結合樹的圖片
閱讀文本就有語境。語境下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傳達了作者怎樣的表達意圖,為什么用在這里這個詞是最好的選擇,語境下它的意義是怎么來的,它的本義是什么……在閱讀教學中落實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就要從漢字的形體解構入手,由構意而至取象,把抽象的意義落實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去。詞義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學生對詞語本義的把握,對詞的義項的領會,就變得水到渠成了。因此,閱讀教學可以在三個地方體現出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一是完全不懂的地方,找到其中的關鍵詞,從漢字構形的角度講一講這些詞,可以使學生懂;二是比較不懂的地方,找到不明白的詞,從漢字構形的角度講一講,可以使學生明白;三是有點懂但是不透徹的地方,找到關鍵詞,根據漢字構形的思路講一講,可以使學生透徹。
下面以《扁鵲治病》為例來講一講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在閱讀教學中的實現。
《扁鵲治病》這篇寓言的編排意圖有二:一是體會寓意,二是會復述。本則寓言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人生問題: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的直言?故事最后也總結出答案:有人提出缺點、不足,要接受、改變,否則后果嚴重。教育的立場在個人的修身養性上。《扁鵲治病》可以采用不同的復述方法,或簡單復述,或詳細復述,或創造性復述。但是復述總是要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創造也要有依據。復述是有要求的,不論哪種復述,都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把書面語轉變成口語;
2.突出重點,準確地體現原材料的中心和重點;
3.條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如果敘述一件事情,復述時一定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
4.語言力求準確;
5.必要時可以加入個人想象。
課題當中的“治”字是教學之“眼”。通過“治”引出病,引出治病的雙方,引出醫患不一樣的態度、神情、語言,以及“治”的結果,條理非常清楚。因此,就要把“治”的構形構意講好講透,既可以有效理解寓意,還可以讓復述變得容易。“治”到底是什么意思?篆文“治”的構形“
在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也關涉到古今語義上的一些差別。“治”與“被治”雙方因為“被治者”“諱疾忌醫”的態度使得矛盾步步深化。在這里,醫者醫術的高超和患者的執迷不悟作為矛盾的雙方以“治”字為線索逐步展開。在這兩條發展的主線上,把相關的字詞挖掘出來,講解漢字構形規律。比如,可以結合治病講一講與身體器官有關的一系列字的構形表義規律。像由肉字,到肉月旁,然后到一系列的由肉月旁組成的詞:皮肉、皮膚、脂肪。又比如,“湯、燙、腸”三個字在文中都有出現。教師在這里可以講一下部首“昜”,這個部首是“陽”的本字,日照,表示天然的溫熱。湯是部首“昜”加了三點水,三點水表示水、泉流,湯的本來意思是天然具有溫度的溫泉。腸是部首“昜”加了肉月旁,表示是動物身上的一個器官。這個字為什么這樣造呢?原來動物身體里的腸道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吃下去的食物要在那里發酵,所以腸的溫度是很高的。據醫學研究及結果表明,人體小腸的溫度可以達到70多度。所以,腸是指體內天然溫熱的器官。這樣,以文本閱讀線索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以漢字構形學為依托講教學內容中關鍵的字詞,既可以高效完成學生識字寫字的任務,又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課堂顯得簡潔、有趣,理解就會深刻。
在目前課程框架之下,重視漢字教學的課程價值的挖掘,并且以“校本化”的方式落實,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2016.1重印).
[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3]白雙法.雙法字理[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4]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02.2重印).
[6]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02.2重印).
[7]周偉珍.漢字構形學視域下漢字文化內涵例解[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3,(07).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