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飛
摘 要:要構建高效數學生態課堂,教師就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要注重創新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不同視角進行教學切入,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思維,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生態化。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態化;高效課堂;主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2-0060-01
所謂生態課堂,主要是針對課堂教與學和諧程度而言的。學生學習主體意識強烈,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落到實處,教師引導自然、措施得當,教學效果顯著,這樣的課堂才可以稱得上生態課堂。教師作為課堂主導者,需要對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處理,以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法支持,順利完成既定教學目標。
一、創新情境,合理運用媒體手段
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方式眾多,教師要做好精心篩選,以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生動講解、案例展示、聯系生活、數據調查、實地觀察、發動討論、設置懸疑、展開辯論等,都可以成功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之后,教師施教比較方便。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等式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先拿出一架天平進行直觀導入:在天平兩邊分別加上20克砝碼,天平會平衡嗎?(平衡)如果用等式表示,應該如何表示?(20=20)如果在天平一端再加10克砝碼,天平會出現什么情況?(傾斜)要保持天平平衡,需要如何操作?(在另一邊加10克砝碼,或者拿掉先前加的10克砝碼)如果天平一端放上一個未知重量的物品,另一端放上砝碼,天平平衡,如何列出等式呢?學生展開集體討論。有的學生說:可以將這個未知物品重量設置為x,看天平另一邊放上多少砝碼才使天平平衡,則砝碼的重量等于物品的重量。教師給出肯定性評價,學生學習思維被理順,學習認知順利構建。
教師利用天平導入新課,給學生帶來直觀感知機會。學生從天平是不是平衡入手,對等式有了深刻理解,并通過系列操作,對含有未知數等式有了一定了解。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具有生態特征,學生學習主動性被成功激活,教與學達成高度和諧。
二、聯系生活,接軌數學思維認知
數學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展開深入細致的學情調查,找到數學與學生生活認知的接軌點,順利激活學生學習思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認知,教師要注意選準教學角度,而他們最為熟悉的生活經歷,應該是數學接軌生活的最佳切入點。因為有生活積累作為學習探究基礎,學生對這樣的數學認知才會有特殊的敏感性,其主動學習探究興趣會更為強烈,學習效果也會更為突出。例如,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出示例題,讓學生展開探究學習,課堂學習氣氛必然會十分活躍。1)4筐蘋果的重量和店主的體重相同,店主體重為80千克,一筐蘋果重多少千克?2)一桶礦泉水為20千克,前4天每天喝掉2千克,后來每天喝掉4千克,總共幾天才能喝完呢?學生對這些生活方面的數學問題比較熟悉,探究熱情較高,并很快得出答案。教師讓學生具體說說思考過程,學生紛紛發言。有學生說:這么簡單的數學問題,不用列方程都可以算出來。4筐蘋果和店主體重一樣多,店主體重80千克,1筐蘋果是20千克。列方程也很簡單:設一筐蘋果為x千克,4x=80,得出一樣的結果。
教師聯系學生生活認知展開引導,并讓學生講述思維過程,能給學生順利認知的機會。學生在具體操作中,獲得了豐富學習體驗,課堂教學達成度極高。教師只是簡單列舉生活案例,便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符合生態課堂教學設計要求。
三、凸顯主體,塑造學生學習個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課堂教學最需要關注的意識。傳統教學中教師大搞“一言堂”,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被忽視,課堂教學生態性特征無從談起。新課改之后,教師為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引導往往被弱化,這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凸顯學生主體意識,不能走向極端,教師的引導不可或缺。在課堂教學操作時,教師需要權衡利弊,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例如,在“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教學中,教師出示例題,讓學生找出6和9的公倍數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數是多少?可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探討具體做法。有學生操作之后介紹做法:先分別找出6和9的倍數,然后找出它們的公倍數,再確定最小的公倍數。也有學生這樣操作:先找出6的倍數,然后從6的倍數中找出9的倍數,比較公倍數,最后確定最小公倍數。
教師讓學生自由展開操作,并集體討論其操作方式的合理性,最后給出激勵性評價,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意識,對全面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學生學習主動性一旦被激活,其學習思維則呈現活躍性,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四、結束語
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有創優意識,對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訓練、教學評價和教學小結等展開深度探究,以提升課堂教學契合度。這樣,構建高效生態課堂成為可能,也為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惠芳.基于生態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03).
[1]李運華,曹漢斌.小學數學生態課堂訴求及其建構——廣東4市26所小學的調研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