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峰
摘 要: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紅、橙、黃、綠、青、藍、紫以及黑色和白色都是常用到的色彩,這些色彩的組合方式不同,其所展現出來的視覺感受和油畫情調就不同。色彩心理學在油畫教學中至關重要,必須要加以合理應用,以此提高油畫寫生教學水平,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色彩心理來展現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以給予油畫豐富的情感。文章圍繞色彩心理學相關內容展開,分析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的現狀,并探索如何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應用色彩心理學,以進一步提高油畫風景寫生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色彩心理學;油畫風景寫生;教學應用
在油畫風景寫生中,很容易因為色彩使用不當而使畫面出現雜亂的狀態,并且也會在空間層次設計上存在很多問題。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為了有效規避此類問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應用技巧,首先需要對色彩及心理學進行深入探究,掌握其要點,然后在風景寫生中科學應用這些色彩,以便讓風景內油畫的畫面干凈、澄澈,增強油畫風景的色彩美學性。此外,在教學中,還需要盡可能利用色彩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讓學生學會如何使用高階色彩,以提高油畫的質量和視覺感受。
一、色彩心理學內容概述
色彩,實質上是人們在視覺的影響下而產生的某種特定感覺,當外界的光線落到人們的視網膜上時,人們的大腦便會產生一種感覺。色彩具有心理物理性、心理生理機制,其中,色彩的心理物理性主要是研究感覺與刺激量之間的關系的。色彩心理學主要是透過客觀的物理現象來描述觀察者的內在感受,為了更好地掌握色彩心理學相關內容,首先需要掌握色彩的心理物理性。而色彩心理的生理機制,主要是一種色彩感覺,當人類的眼睛攝取到光源色時,其神經細胞便會興奮,然后將相關信息輸送到視覺神經中樞,進而判別攝取光源的顏色性質,與此同時,產生色彩的想象、思維以及情感等心理活動。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掌握色彩的心理因素至關重要,其能夠將人們的心理內容與色彩感知、色彩象征、色彩個性以及色彩情感等聯系起來,并將這些感知內容應用到油畫風景寫生過程中。
在油畫風景寫生中應用色彩心理學知識和技巧,需要掌握好色彩聯想、色彩感知、色彩象征、色彩偏好以及色彩情感等內容,并找出其與油畫風景寫生之間的聯系。具體而言,色彩感知包括的內容主要有色彩對比、明度對比、飽和度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邊緣對比以及色彩的易見度等。色彩對比主要比較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色彩之間的差異,在對比之中感受色彩的明亮度和色相。比如在比較黃色底色中的橙色和紅色底色中的橙色時,我們發現黃色底色中的橙色會偏紅,而紅色底色上的橙色會偏黃,并且其被調和的色相部分會增強。色彩聯想主要是指在接收到外部色光的刺激時,大腦曾經有過的色彩記憶痕跡會被喚起,在經過分析、比較以及想象等過程之后,人們會形成全新的身心體驗,進而迸發出創造性思維成果。
色彩的聯想在油畫風景寫生中十分重要,其能夠將人們眼前所看到的色彩進行思考綜合,賦予油畫風景以全新的色彩體驗。色彩象征是一種思維,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世界范圍內,色彩象征具有共通性和穩定性。比如,白色,象征純潔、真理、清白,并且在不同的情感基調下,白色的象征意義也會不同。白色不僅象征著善良、美好,在部分情況下,白色也代表著冷漠、茫然和死亡。在油畫風景寫生中,當想要表達出秋天的凋敝時,可以使用白色這一色彩基調。此外,還需要在油畫風景寫生中,根據環境的色彩,來賦予色彩的情感和情緒。比如,為了表達出楓葉的熱烈,可以使用暖色調,以振奮人的情緒;而為了讓人們冷靜下來,則可以在表達“冰冷”事物時,使用藍色。
二、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現狀還不容樂觀,在教學中,油畫風景的構成、感覺、語言以及色調等方面都還存在問題。一般而言,學生在面對陌生的風景時,會存在跟著感覺走的問題,尤其是缺乏寫生經驗的學生,其之前所進行的油畫創造對象大多是靜物,比如石膏、人物。雖然學生能夠在描繪靜物畫中學到與風景寫生相關的知識,能夠感受到一定的微妙性和復雜性,但是,其面臨的描繪對象并不能夠與大千世界相提并論。因此,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教師在油畫風景構成中的教學安排是不合理的,在教學中沒有讓學生學會風景油畫的構成結構。學生沒有掌握構圖技能,很難在寫生過程中準確應用各種色彩以及肌理,來表現其所看到的視覺美感。
其次,在當前的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安排足量的寫生教學課程,學生并沒有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美景,而若不實際走動,是很難畫出生動的寫生作品的。并且,在沒有感受足夠多的自然美景的情況下,學生的意識領域也不會儲存足量的自然風景色彩。比如,春夏秋冬等季節中各種花草樹木的生長狀態,其所體現出來的顏色狀態。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具象感知時,學生便不能夠掌握油畫風景寫生中色彩關鍵點,更不用說進行色彩聯想和色彩象征并且產生色彩情感和偏好了。
再者,在現有的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教師在色調建構的教授方面還存在問題。在自然風景中,鮮艷色塊很常見,并且風景的周圍也會有很多灰色和褐色的色塊。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僅僅向學生闡述了理論知識,而沒有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感受,那么學生是難以讓畫面呈現出色調不一的狀態的。在對色彩的感知上,學生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受到印象派的影響較大,使其容易在同一色調和豐富色彩的認知方面出現偏差;也使其在進行寫生時,難以把握住畫面的色彩主調,進而讓其寫生作品處于極端狀態。在符號化語言的提煉方面,現有的教學也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很容易在進行寫生的過程中將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和色彩完全再現出來,而在要求有所表現的情況下,學生會簡單地將表現理解為將畫面的色彩豐富一些、鮮艷一些,而根本不明白油畫風景的表達要義。鑒于現有的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色彩心理學相關知識和技巧,以便改善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現狀,讓學生學到更多實用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三、色彩心理學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的
應用策略分析
(一)在油畫風景寫生構成教學中應用色彩心理學
為了避免學生在寫生過程中出現茫然問題,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需要將色彩心理學應用在構成教學中,以便讓學生掌握油畫風景寫生構圖技能。一般而言,油畫風景寫生都會受到時間的限制,光影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根據色彩心理學中的物理性質,引導學生構造大致的圖框,而不必進行精細描繪。在完成整體上的構成之后,再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填充具體內容。其次,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外出寫生時,需要先向學生講述色彩心理學以及油畫風景寫生等理論知識,讓其事先形成一定認知,做好準備。在面臨自然美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在速寫本上進行揣摩,在做出合適的構成之后再在畫布上進行描繪,以避免多次更改影響色層。在構成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明白色彩的心理物理性,讓學生在精心斟酌的情況下進行寫生創作,以保證寫生作品的嚴謹性和質量。
(二)在色調構建教學中深化應用色彩心理學
在自然環境中,其物質構成多種多樣,既有顏色十分明亮的花草樹木風景,也有顏色暗淡的微小灰塵。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相關知識,應用好各種色調,需要在教學中深化應用色彩心理學相關內容,并重點強化色調構建教學。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督促學生早起,觀看凌晨的清冷藍光,日出狀態下的各種色調,以及黃昏暖光下的景象,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感受不同時間段自然界中的色調,以打破印象派的認知偏向,豐富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強化其色彩感知。其次,在進行色調建構教學時,要根據色彩聯想和色彩象征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先確定出畫面中的最明亮部分和最灰暗部分,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認知和眼前所看到的風景顏色,合理確定二者之間的色調。在構建中間部分的色調時可以讓其在限制范圍內進行波動,以增強畫面色調的立體性。
(三)在提煉符號化語言教學中應用色彩心理學
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應用色彩心理學,首先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認知,并要讓其學會如何在寫生中表現出肉眼所看到的事物,而不僅僅是充當一個照相機的功能。要讓學生明白,油畫風景寫生中的表現并不是簡單地加厚畫面,也不是讓畫面的色彩變得更鮮艷、更豐富,而是要在感知色彩的過程中提煉風景油畫的表達內容和其內在要義。讓學生在增強主觀認知的同時,增強其提煉符號化語言的能力,并盡可能地賦予其寫生作品以美學價值,展現出油畫風景的氣韻、氣質和氣息,展現出風景油畫的靈魂,讓其構圖、色彩與形體都處于和諧狀態,給人以舒服的感受。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現有的油畫風景寫生資源,持續向學生灌輸色彩感知的內容。利用色彩對比、邊緣對比以及面積對比和色彩的易見度,來引導學生在油畫風景寫生中融入自己的性格氣質,反映出自身氣質的符號化語言。比如,在描繪樹影所形成的斑駁色彩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樹影斑駁色彩的感知,在綜合對比中采用不同的創作手法或者是繪畫工具,在樹影斑駁色彩中融入自己的性質,以增添此項作品的符號化語言。噴槍能夠創設出霧化層次,三角形狀的畫刀能夠塑造鮮明的個人風格,而這些都是可以用在斑駁樹影的色彩組合中的。
四、結語
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應用色彩心理學,首選需要掌握色彩心理學的關鍵點,找出其與油畫風景寫生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在教學中合理利用色彩心理學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油畫風景寫生中的構圖、感覺、色調以及語言等知識和技能,以便切實提高學生的油畫風景寫生技能。
參考文獻:
[1]郭佳慧.地域性油畫風景寫生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陳廣明.應用型本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色彩風景寫生教學研究[J].藝術科技,2015,(02):266.
[3]盧圳,余英.風景油畫寫生教學中的一些問題[J].凱里學院學報,2014,(05):174-175.
[4]納建寧.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印象派繪畫風格的應用[J].大舞臺,2012,(11):97-98.
[5]武建林.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6]田軍.淺談油畫風景寫生在油畫教學中的重要性[J].美術大觀,2010,(10):177.
作者單位:
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