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榮讓
摘 要:“教育”不僅僅是要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寫的人。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我們要敢于向傳統的家庭教育說“不”,還孩子一個健康而理性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傳統;家庭教育;德育教育
近年來,一幕幕的未成年人悲劇,為整個教育體制敲響了警鐘,也引起了全社會對教育問題的高度關注和深層思考。探究這些悲劇的根源,會發現大多屬于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究其深層次原因,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子不教,父之過”,一直是父母們恪守的祖訓和奉行的家教經典。從孩子出生到成家立業,延續到孩子的子女的安身立命,父母的影響是無法替代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性格的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父母就是他們為人處世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也是無微不至的,但不注意教育方法的愛萬萬要不得。有的家庭除了孩子的學習,其他事情統統包攬,甚至一包到底;有的家庭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顧,只要孩子健康就行。安逸的生長環境消磨了孩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識與能力,喪失了對社會、家庭、生命應該承擔的責任。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更有不能承受之輕。沒有了責任感與危機感,依賴就會駐滿心房、腐蝕心靈,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身心的健康發展。不負責任的家長組成了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無人問津,孩子的發展順其自然,這種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對社會、家庭充滿仇恨,他們用片面、偏激的方式做人、做事,表達他們的絕望與不滿。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未成年人性格形成與發展的主要陣地,對孩子教育成長的關注,應該是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
二、目前中國家庭教育的基本表現
從相關報道可見一斑,年逾花甲的父親本應坐享天倫之樂,卻還奔波于打工賺錢來養一個近三十歲的兒子;父母賣血賣腎,只是為了給孩子買一個蘋果6s。像這種悲劇式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在上演,他們往往以傷害子女在先,反過來又深深地反噬父母的心。近年來,面對特殊的獨生子女群體,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政府通過各種普及性的家庭教育講座,引導家長逐步形成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但仍有不少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存在誤區。
(一)要求過高
有的家長不管孩子的興趣愛好、智力發展情況,過早地實行“專業定向”培養,對幼兒造成了過重的心理壓力,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結果欲速不達。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如興趣愛好、智力水平、身體素質等,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進行適時、適度的培養,讓孩子在自由的天地中,發揮特長優勢,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盡可能地釋放自我潛能,才能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二)包辦代替
有些家長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孩子的一切事情全部包辦,上學、放學小車接送,書包由爺爺奶奶來代背,干任何事情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大幫人陪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神仙生活,造成孩子膽子小,能力弱,過分依賴家長。
(三)放棄教育
有些家長對孩子干脆采取放任自流態度,讓孩子吃好、穿好,孩子高興快樂就行,認為教育是教師的責任。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親情,這些孩子形成了不好的性格和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私、孤僻、不合群、橫行霸道、不講理等。
(四)重智輕德
多數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把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的事情一概不聞不問。標準的唯一化,讓孩子從小沒有了責任感和道德準則,導致國家培養了大批高分低能、有能無德的低層次人才。
三、如何開展家庭德育教育
(一)改變觀念,創設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
研究資料表明,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孩子缺陷型性格。作為家長,要轉變觀念,摒棄高高在上的專制管理,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同等重要的位置,仔細聆聽,平等交流,從孩子的話語中獲悉孩子成長中的相關信息,參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討論,與他們做游戲,創設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氛圍。
(二)以身示范,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從孩子出生到人生價值世界觀的形成,雖然多半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可對孩子的影響,誰也比不過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要言出必行,以身示范,用自己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給孩子做出榜樣。
(三)科學交流,參與德育教育的學習與探究
同樣的生長環境,有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有的孩子卻思想偏激,甚至走上歪門邪道,這與父母不同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系。環境的改變,孩子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思想去約束甚至教育孩子。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家長要積極主動地參與現代教育學習,學習科學的教育手段,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訴求,改變教育策略,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
(四)改變標準,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才
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孩子全面發展的唯一標準,未來社會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改變培養標準,根據孩子的自身優勢,合理設計發展方向,注重對孩子品德的培養,根據社會時代的需要,培養出品德優秀、素質過硬、責任心強的新人才。
“教育”不僅僅是要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寫的人。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我們要敢于向傳統的家庭教育說“不”,還孩子一個健康而理性的成長環境。未成年人教育任重而道遠,走好每一步,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父母們更應深思而后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