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鳴+++郭爽+++都麗麗
摘要:“互聯網+ ”時代不僅指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更強調互聯網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給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學習方式、教師角色等帶來挑戰和機遇。以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慕課 + 微課+ 翻轉課堂”的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和基于“微信 + 移動網絡”的多元互動學習環境,既能實現學生個性化、主動化的自主學習,又能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 + ”;大學英語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化研究
自 2012 年提出“互聯網 +”后,這一概念被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互聯網 +”,這意味著互聯網將實現中國傳統行業的重構,也必將重塑教育領域新格局。程曉堂教授指出,教育關系著每個人的成長,信息化則是誰都小能回避的一個問題。英語教育的信息化,應該說走在了一般意義的教育信息化的前而。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教育信息化大潮席卷全國,如何讓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插上信息化翅膀,這取決于信息技術與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深度融介。
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現狀
(一)學生因素。缺乏一致的認同感,使他們對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的認同程度不一;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讓存在問題的學生因為缺乏互動性無法得到及時的反饋和幫助,再加上學習者缺乏內生性驅動力,不僅學習者深度學習的效率小高,而且進度緩'漫;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使他們而臨網絡平臺上豐富的學習內容時常常感到困惑,學習自目,缺乏目的,造成學習時間和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教師因素。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要求英語教師能承擔該課程網絡教學內容的開發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輔導、參考資料、互動(討論、答疑)、自播課堂、作業、在線測驗、信息鏈接等,并以電子文本、圖表、音頻、視頻、鏈接等多種媒體組介的形式呈現,而部分英語教師運用網絡技術的水平低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小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更不用說有效地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整介進行網絡課程設計和開發了。同時,他們覺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備課費時費力,而且學校對教師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從而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三)客觀環境因素。客觀環境主要指計算機硬件配置、局域網網絡連接和網絡學習平臺搭建等教學配套設施。新模式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要求比較高,校園網網速偏慢、鏈接掉線率高, WIFI覆蓋率低等都是棘手的問題。另外,學校教學資源整合能力不強,各種教育資源欠缺,教學網絡平臺不健全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造成不利影響。
二、“互聯網+”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一)有效融合教學方法。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迷信或者偏重某一種教學方法,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引起一定的負面作用,制約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不利于學生最終掌握這門重要的外語。因此,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教師首先要加強對各種教學方法的認識,分析它們的利弊,找準它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合適應用時機,從而形成對各類教學方法的融合應用,綜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優勢互補,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混合式”師生關系。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課堂上,構建在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基礎上的傳統師生關系必須進行變革。具體而言,混合式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得到教師應有的尊重,所有的學習活動不再由教師主導,教師的職責在于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開展有序的小組討論、自主學習和相互評價。網絡環境下,教師應該掌握制作網絡課程的技能,完成線上線下學習資料的更新,并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作業批改、答疑解惑以及評價學生的教學活動。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斷提升應用技巧,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時,還應該加強與其他大學英語教師的交流合作,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內容能夠和大學英語課程的網路體系保持同步。同時,還可以加強對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嘗試,從而不斷調整課程的教學策略和形式,豐富課程體系。
(三)完善英語課程的設計。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是有效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個性化學習的有效途徑。一堂優秀的混合教學課堂是傳統課堂和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的載體,既能為教師現場指導的教學活動提供表現平臺,也可以形成對多元化的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將變革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導架構,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僅要有效地融入網絡教學內容和課堂內容,還應該加入各項針對性的練習。教師還應該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便利優勢制作教案,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從而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完善的信息。在傳統課堂教學上,教師應該以傳授基本教學內容為主,而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多設計一些與其相呼應的,又能夠顯示出獨立性的教學主題和內容。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混合式課程設計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按照導入環節、自主學習環節、成果匯報環節和知識拓展環節依次展開,并在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上都體現出來,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全程監控和有效指導。
三、結語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方式的演變提供了足夠動力,對學校教育的變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混合式教學是綜合運用各類教學手段、技術和理論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網絡環境下,憑借對數字化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融合,在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應用優勢。通過對網絡教學優勢和傳統課堂教學優勢的有機整合,實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孫睛霞. 淺談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應用與實踐[J]. 青年與社會,2014,11
[2]張歡.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1
[3]徐配粉. 淺談基于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交互教學模式[J]. 科教導刊( 電子版) ,20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