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生祿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情境 問題情境 操作情境
1創設小學數學情境課堂的意義
1.1運用情境教學增強教學的成效
小學生的思維階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不僅活潑好動,能夠接受新的知識,而且很容易被一些新鮮的事物所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最好設置一個結合游戲和比賽的,融入智力開發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中,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不斷地進行學習,逐步養成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最終目的。
1.2情境教學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通過在課堂中設定教學情境,讓老師和學生一同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而且也能更好地促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和諧共處,與教學的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背景下,老師和學生都將自己的心扉敞開,在教學過程中,流露出自己的最真實情感,這不但能夠完成學習任務,而且也能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的牢固,能夠有效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數學情境課堂創設的策略
2.1創設趣味性的故事情境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小學生的邏輯思維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培養,這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在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得比較模糊,在短時間內,根本難以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這就造成了數學教學和其他的學科相比較來說,有著比較難的系數,開展教學活動相對來說也就比較薄弱了。因此,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完全能夠就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進行著手,設計教學的時候,多選擇一些很容易被理解的事物著手,尤其是多開展一些“趣味故事型”的教學情境,在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中,將有趣味性的故事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積極性。
2.2實用性游戲情境的創設
在以前數學教學中,老師的做法是設計很多習題來進行訓練,這種模式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或者老師出大量習題讓學生去做,這種方式屬于題海戰術,在很大層度上,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大部分學生也喜歡這種被動地學習方式來接受所學的知識,對于這種模式往往沒有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知識的能力。另外,對于這種學習方式,僅僅遵循以往的規律,在實際過程中,沒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學生的成績也提高不快,對于這種落后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時間久了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對于老師來說,需要盡快想辦法突破這種傳統的教育思想,讓學生能夠自由發展自己的思維,同時,根據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來創設實用性的游戲來大大開發學生的智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使用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去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其真正為我所用,或者通過引導學生,使其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學習,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習。尤其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這也能夠促進老師順利進行數學教學
2.3創設生活情境
廣闊的生活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天地,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把數學教學與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和事物。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運用生活中的資源或素材,模擬或者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他們產生親切感,并在逼真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
2.4創設問題情境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庇辛藛栴},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引發認知沖突,產生困惑,并以認知沖突和困惑激發求知欲和探索欲,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2.5創設操作情境
所謂操作,就是手、眼和腦相互配合,密切協作。操作實踐是對客觀事物的動態感知過程,是把外部動作思維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過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操作情境,能夠通過學生的手、眼、腦協作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學生認知。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幾分之一”,教師讓學生準備了一些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紙片,讓學生將手中的紙片對折、再對折,平均折成若干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這個分子“1”,而折成的多少份,就是分母。如此一來,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所折成的份數不同,那么分數則不同。
3結束語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內在需求,將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通過活躍的情境創設得以傳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每一個情境要有助于學生學習,有助于學生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善于多途徑、多形式創設情境,將預設的教學情境與課堂隨時生成的教學情境結合運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愛武,何永剛.數學課堂中優化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06).
[2]施文光,朱維宗,呂傳漢.數學“情境——問題”教學與拋錨式教學之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7(01).
[3]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董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科書中的情境題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徐靜峰.淺談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學優秀論文集[C].2005.
[6]沈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