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高職教育作為一種以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其“職業性”與“高等性”對高職教師提出了專業性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專業化視角下高職教師隊伍面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對高職教師隊伍建設路徑進行探究,以期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整體職業水平。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 高職教師 隊伍建設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明確指出,要加強教師培養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強教科研及服務體積建設。這就要求高職教師除了要掌握其所從事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說,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對高職教師專業化的需求已經提上日程,目前亟須一支專業性強的教師隊伍來提升高職教育的質量。
教師隊伍是由教師個體構成的,而教師個體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了教師隊伍專業化的整體素質水平。
一、高職院校教師隊伍面臨的挑戰
(一)培養對象、培養目標發生改變
當下大學生已經是九五后一代,由于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網絡、手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發生了改變,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對象、培養目標發生了改變。我們固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也需要進行調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想要在社會上謀求一份好工作,除了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職業技能外,更重要的還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這些都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缺失
1.缺乏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經驗
隨著職業院校對教師學歷水平要求的提高,很多普通高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博士生成為職教教師隊伍的主力軍。這些教師理論基礎扎實,但缺乏行業、企業一線生產工作經驗,實踐操作能力幾乎為零,講課時只能以理論為主。而老教師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觀念更新慢,缺少創新意識。
2.信息技術能力欠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黑板板書,或是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為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很多院校開始引進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新興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制作、微課的制作使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知識學習、知識傳授和知識創新方面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3.知識結構廣度不夠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想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除了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外,還需要將具有經驗性和實踐性的職業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科知識點進行整合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有本專業的深度與廣度,更要具備跨學科教學的知識能力。
二、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路徑
(一)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機制
學院可根據各自專業建設情況、教學計劃安排、師資培養要求,每學年制訂教師進行企業實踐計劃,依托職教集團、借助校企合作的平臺,使高職教師在對口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學習企業生產經營的知識和技能,并創新性地解決在企業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從而不斷提升自身職業能力。
(二)規范不同階段的教育與培訓
高職教師除了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以外,還應該參加學院組織的入職教育與培訓和職后教育與培訓。通過校本培訓,引進行業、企業專家座談、參與社會培訓、“以賽促學”等形式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化水平,包括課程改革與實施能力、教材編寫能力、提供繼續教育與培訓等能力。
(三)科研成果進課堂
教師根據所承擔的課題研究,將本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成果與學生分享,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探索一條“產、學、研結合創新育人”的新模式。通過撰寫論文,了解行業發展方向,掌握行業發展新動態,形成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并深層次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實踐教學問題。無論是教師個人還是教學團隊都積累了教科研成果,從而提升了教師隊伍教科研能力的整體水平。
三、結語
總之,隨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和細化,高職教師隊伍水平要提高就必須走向專業化。高職教師專業化的實施能夠促進高職教師隊伍整體素養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保證高職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水平、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有用的高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R].2015.
[2] 王亞娜.“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探究[J].中國培訓,2016(6).
[3] 李愛香,李源強.論高職教師職業能力提升路徑[J].濰坊學院學報,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