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梅+譚麗輝
摘要:本文首先對目前數學建模課程教評體系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傳統教評模式進行了改革和升華,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分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并引入了過程性考核評價方法,解決了現存的問題,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建模 教學改革 分組合作 過程性評價
數學建模是聯系數學和實際問題的橋梁,是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第一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學建模不僅在工程技術領域大有用武之地,在高新技術領域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數學建模正在向更多的領域滲透。
每年全國大學生、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包括各省的建模競賽反映了國家對數學建模的重視。各工科院校也非常注重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數學建模課程在一些院校不僅是公共選修課,有的更是必修課,對該門課程的教評模式進行改革探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和評價模式現狀分析
高校的許多課程都在進行教學改革,但數學建模教學大部分還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仍然停留在建模方法和典型模型介紹階段,而對于具體工程實際問題應該構建何種數學模型以及如何用建造數學模型的方法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引導不夠,專業工程應用與數學建模思想如何結合的啟發不足,過度注重理論講解,忽視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導致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如何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沒有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1]
目前的建模成績考評多數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試卷成績相結合的方式,考核形式單一,缺乏科學性和綜合性。平時成績一般由考勤、作業評定,作業大多是學生在課下完成,該部分成績缺乏公正性和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真實教學效果。但是期末無論以試卷還是論文方式給出成績,評價都不能做到合理性,試卷的標準答案不符合建模特點,而論文評定也不容易做到客觀性、公平性,一卷定成績有失偏頗。
二、分組合作式教學實踐改革
數學建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面向問題”“多學科交叉應”“以學生實踐為主”三大特征。基于此,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需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學生實踐才能取得真正的教學效果。[2]分組合作式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升華,揚長避短,在以教師講授為基礎條件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其主動思考、自律學習。
分組合作教學模式需根據學生成績、性格、男女比例等,合理安排小組人員,應做到組內個體有差別,組間水平無差距。以問題為出發點的分組合作教學模式流程依次為:(1)教師根據不同的數學模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工程案例進行教學設計,可以結合近幾年的建模競賽題目分組布置學習任務;(2)學生分組討論學習,包括查閱資料、提出解決方案;(3)組長組織討論,教師鼓勵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進來,并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協助學生在討論中確定解決方案;(4)各小組成員對方案進行實施,進行方案成果展示;(5)教師及小組之間對成果分別進行評價,各小組按評價反饋意見進行解決方案的改進,確定最終方案,教師在小組互評過程中進行知識點的總結、歸納。
分組合作教學整個過程均以學生為中心,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由被動聽課接受信息轉為主動思考探索新知,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奠定了一定基礎。
三、考核模式改革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革,必促進考評體系的完善,以保證教學效果。考評方式需客觀、公正,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面貌,以此來促進學生的自律學習,考核不是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優劣比較的判據,而是一種激勵學生主動求知、探索的手段,科學的考評模式要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過程考核評價看重學習過程,彌補了傳統考核評價方式的不足。以學生為主體的分組合作教學模式改革要求學生參與評價,評價體系應由教師評價、組間互評、組內互評、學生自評等元素組成,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保證了評價的客觀性。不僅如此,還要保證評價內容的多維化,考評內容的要從多層面、多角度,對知識、能力、素質進行綜合評價,確保評價的全面性。過程性評價可將考評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進行自律學習。將過程性評價與期末終結評價相結合,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既能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達到以評促學的目標,又能對學生學習效果等級進行科學判定,公平的考評結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結語
數學建模課程進行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改革,可促進學生自律學習,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主動構建數學模型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建模思想的啟發和引導。過程性考核方式的引入又能將學生在建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并進行自律學習,完善了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胡良劍,樂經良,許建強.關于“數學建模”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大學數學,2010,26(5).
[2]吳孟達等.數學建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