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林
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便是一大亮點。文章以此為中心,從觀念意識、思維情境、理解能力等方面切入,結合我國高中教學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造性思維;創新;發散思維
一、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素質教育強調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作為引導者。教師退居“幕后”,看似地位被削弱,實則不然,其責任更重,只有提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摒除過去教學中不合理的部分,認識到創新思維在數學中的重要性,并加強鍛煉,不斷提升自身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部分學生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思維被束縛,思考方式太過機械,不知變通,靈活性不足。在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這一問題,訓練學生的變通能力和創新意識,予以啟發,逐步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足夠多的知識積累,且學生應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若事事依賴老師,則很難創新。所以,教師除了升華自身,還應創建適宜的環境,尊重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提問、發現新問題,當學生回答錯誤,或者提出問題后,切忌不要對其嘲笑和敷衍,而應認真解釋、科學引導,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當學生提出新的思路或發表獨特的觀點時,有些教師未經思考就略過不提,甚至指責學生走偏路,最終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被抑制。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教師應抓住其心理特點,多予以鼓勵和信任,令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投入更多精力在學習中。總之,教師應做好榜樣,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二、創設思維情境,鍛煉發散思維
為幫助學生養成自主獨立的思考習慣,需激發其興趣,通過創設相應的情境,引起共鳴,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參與教學。很多教師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上稍有突發狀況,就會影響到教學進程,如果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單一,很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情境很重要。比如在“排列組合”一章,單純的數字計算難以留下深刻印象,學生依舊不能徹底弄懂,但若是換成現實案例,效果則大不同。以班級值日為例,每個小組6人,有人負責掃地,有人負責拖地,有人負責倒垃圾,一共有多少種分法?在沒學排列組合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依舊可以劃分,將此章內容融入到生活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背后的原理。從簡單做起,才能逐步提高難度。空間幾何也是如此,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針對這些抽象的難點知識,不妨將其形象化、直觀化,可以利用實物展示,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模擬,還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層層深入。
簡單來講,發散思維指的是從一個點擴及多個點,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高中生的思維容易僵化,往往遵循標準答案,在求異創新方面尚有欠缺。今后,應當重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將所學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同一道題目,可以變化多種形式。或者鼓勵學生尋找其他解題思路,通過這種方法加強訓練,才能使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三、提升理解能力,學會合理猜想
高中的函數、向量、圓錐曲線方程等,都是重難點。教師經常強調數學是有關數字的一門學科,其實除了數字,圖形、文字在數學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圖形,作用更加突出。這就要求鍛煉學生的數學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實現文字、數字、圖形之間的靈活轉化,將數字用圖形表示,將圖形信息用文字描述。計算機也屬于數學語言的一種,高中生有必要適當接觸,將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有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第六感”,學會合理猜想。這種直覺思維是以大量學習經驗為基礎的,并非完全沒有科學依據,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最初就是一種猜想。
創造性思維對高中生極為重要,不僅關乎學習,還影響他們今后的整個思考方式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予以足夠重視。高中數學知識抽象,難度較大,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采取合理的方法來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革生.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4(27):7.
[2]李岳鵬.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芻議[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20(2):58-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