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鳳+佟書良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就必須從小學語文教學開始,為學生今后打好基礎。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所以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寫作與閱讀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以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為研究對象,簡述了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現狀,并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越寫作有效整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有效整合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中的兩大要素,它們相輔相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而寫作是學生反饋自己想法的重要方式。因此,想要有效的提高小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就必須有效的整合閱讀與寫作,提高學生逐漸對所學的語文知識的理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重要性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大知識層面,而寫作是學生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它與寫作互相依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這兩者直接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語文課本的理解能力,從而獲得更深入的知識。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表達能力。閱讀是豐富學生知識層面和經驗的有效方式,寫作是檢驗學生自己想法與寫作能力的手段。只有這兩種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才能激發學生更多的靈感,提高學生文章的寫作水平。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現狀
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的寫與讀是分開進行教學的,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啟發,無法得到拓展,學生只知道文字的讀法、寫法和字體意思,卻并不能了解文章中的感情、意境。閱讀的主旨是,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對文字的具體分析,從而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而實際中,教師只是要求學生能夠通暢的閱讀課文就行了,導致學生不能理解文章的深意。寫作是通過學生對事物、情感的理解,來寫出具有自己感情的文章。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強調重點詞匯,并不講解文章的情感意境,不引導學生進行體驗,那么學生就會降低閱讀的興趣。在寫作中,如果教師只是教授寫作的技巧和方式,并不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那么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缺乏思想,比較空洞,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寫作的興趣。
三、積累語言,為“讀、寫”提高資源
(一)培養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自主的沉浸在書本的海洋里。只有培養了良好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才能閱讀更多的文章作品,才能在寫作時,下筆如神助的寫作意境,為語文素養打下結實的基礎。
(二)邊讀邊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邊讀邊寫的習慣。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要求學生把優美的詞語或者語句記錄下來,通過不斷的閱讀和摘抄,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學以致用
為了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那么教師在教學時,就要要求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利用讀寫結合或者學用結合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從中得到啟發,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四、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
語文文學作品豐富多彩、種類繁多,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明確正確的閱讀方向與目的。教師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閱讀習慣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上,教師應該采用啟迪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發展,并且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在語文學習中,語文寫作的能力與寫作素材也有很大的關系,而寫作素材的積累離不開閱讀。因此,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增加自己的閱讀量,通過在閱讀中進行素材的積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體悟不同的情感,積累不同的經驗,深入文章去了解作者當時的心理狀態與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動力,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在實踐中證明,從閱讀到積累,再到寫作,這種教學模式是目前提供學生寫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三)有效整合閱讀和寫作能力
怎樣才能有效的整合閱讀和寫作能力呢?第一,需要教師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增加閱讀量,還要對學生進行寫作考核。比如,在學生閱讀完具有意義的文章后,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生活來進行自我寫作。這種有效的整合模式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有著實際的意義。第二,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文章的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具體構造,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與經歷來重新構思文章。第三,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點講解閱讀的方式、寫作的技巧和特殊的修辭方式。因為小學生由于年齡限制,他的分辨能力與認知能力都有限,所以教師應該要仔細分析影響寫作的一些因素,幫助學生透徹的進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學習中,有效地整合閱讀和寫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激發和鼓勵學生創造熱情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階段特點的限制,知識閱歷和思想都比較局限。因此,在寫作上就具有隨意性和盲目性。但是,由于這些特性他們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在寫作時調動自己的情感。其次,在進行寫作時,還要啟發學生靈活的運用閱讀中已有的優美詞句,并對小學生在寫作中的創新與創作靈感進行肯定與鼓勵。
五、引導學生閱讀和寫作抒發真情實意
寫作并不是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寫出來就行,并不意味著脫離現實。寫作還是應該要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把生活中的真情實意描寫出來。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與文章產生共鳴,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把自己生活周邊的事件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寫作欲望,將自己的真情實意寫進文章中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豐富多彩,富有情感。另外,教師在學生閱讀文章后,應該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情感的同時,也盡情抒發學生自己的情感。比如,教師在教授《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后,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去感知誠信的美好,然后教師再通過深入的挖掘引導,使學生感悟品德的美好。通過讓學生們寫讀后感,讓學生與自己生活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章的教育意義,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的情感,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和成長都能得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六、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基礎科目,它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決定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層面的積累,決定著學生今后學習發展的走向。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的重點組成部分,只有將兩者有效的整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從而發揮語文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魏宇.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136.
[2]許麗珍.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3,(13):106.
[3]張煥芳.淺談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新課程,2015,(4):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