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杰
摘要: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通過不斷的美術鑒賞活動,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我們應該要知道一件美術作品不只是一件觀賞品,它還是一座思想庫;一件美術作品不只是美好生活的一種象征,它還是一種力量的體系。現代社會,在現代觀念日趨有機整體化,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特殊能力的美術鑒賞力,其地位和作用將會越來越受到我們重視。
關鍵詞:美術鑒賞;審美;美術教育
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曾說:“人可以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美術的鑒賞能力不會隨著人的一般理解力的增強自發地發展起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經常發現,有許多智商較高的人卻在藝術鑒賞方面表現出能力和水平較低;有兒童、農民藝術家;但卻無兒童鑒賞家和文盲鑒賞家。由此可見,美術鑒賞的能力與一個人的智力和理解力并不是劃等號的,它更是一種由后天專門訓練所獲得的特殊能力,有賴于長期專門的教育和訓練。
在我們的美術教育中,我認為應該將培養美術鑒賞能力作為美育的主旨。單純的靠學校每周二節課的課堂教學來訓練繪畫賦形的表現能力,無庸質疑是不可取的。畫者,“豈獨藝之云乎?”在我國古代的美術教育中早就認識到美術學習的意義并不僅僅限于技法的傳授,而是將文學造詣、生活閱歷、藝術品評、鑒賞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學習的。“目飽前代奇跡”,指的就是美術鑒賞活動。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的畫論、畫史,以及文學家、詩人發表的一些對畫的見解,也往往超越了具體材料技法的介紹和說明,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價值。在我國古代的繪畫學習中,美術鑒賞有著更為廣泛、深刻的意義。現代社會印刷業空前發達,世界上各流各派美術大師的美術作品都能出現在印刷品上,比起古代我們現在接觸到優秀藝術作品的機會要多的多。所以說將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作為學校美術教育的主旨,也是現在學校教育可以實施見效的。這在西方許多國家都曾達到驗證。
一、美術鑒賞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新式美術教育的初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實用性和技術性占據了美術教育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美術鑒賞的教育。或者是制定了某些大綱、標準,而未能采取有效之措施引導學校的實際美術教學,那么,就是一句空話。目前,雖說在各級學校的教學體系中美術鑒賞日益受到重視,但和我們的所處時代的發展進步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這說明我們對美術教育的本質認識還有待深化。也就是說,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美術鑒賞教學活動的開展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在我們的社會和學校普遍存在一些現象:
1、作品實際制作和具體技法材料的訓練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目前市場上各種介紹和說明具體技法材料的“榜樣書”魚龍混雜,品類繁多。所產生的后果是,這些“榜樣書”現在正成為社會和學校美術教學的指向標,以至于我們現在的美術教學出現了不完整的現象。
2、社會和學校太多強調創造性的重要,而較大程度上忽略了對一些優秀傳統的繼承,造成文化斷層。其實繼承傳統和創造兩者是同等重要的,強調任何一方都會造成美術教學上的失衡。就好象“多、快、好、省”,單單增強哪一方面都不好。
3、美術機構與社會和學校之間需要更多的交流。例如,美術館的數量不夠豐富,搞個展覽面向社會,而群眾參觀展覽,現在主要還是靠個人的興趣。在展覽館看畫展,隨意遛一遛,大體看一 看,有賞心悅目之感即可,沒有形成規模,不是鑒賞性的接受。美術部門任重而道遠。
4、群眾普遍對美術的概念認識不夠。有些人一提到美術就以為是指畫畫,將繪畫和美術等同起來,而忽略美術的其它門類,如雕塑、建筑、設計等等。
5、雖然現在各類美術教材中,美術欣賞部分的內容比以往豐富。但問題是,在實際的美術鑒賞教學中仍是停留在對作品的解釋和逸聞趣事的層次上。并沒有上升到美術形式美的法則和規律,使學生獲得更理性的學習。
二、提高美術鑒賞在教學中重要性的措施
美術鑒賞教學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所必需的,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不能等閑視之。面對問題,就得解決問題!隨著審美藝術教育的全面開展,具體的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應該要趨于多樣化和實效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努力呢?現將我個人探索總結出來的幾點略作表述:
1、在美術鑒賞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考性教育,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批評意識。例如,我在給學生介紹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時,就講到印象派由色彩引發了視覺革命,也使部分畫家失去控制,把色彩發揮到近乎極端的程度,將印象派色彩演變成科學實驗,險些丟掉了繪畫的本性。
2、增加和拓展學生接觸美術和工藝原作的機會,加強學校與美術館、畫廊、藝術中心的聯系。不得不說,學生接觸美術作品的機會太少了,尤其是優秀的美術作品。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獲取,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
3、加大力度收集和增加學校有關美術鑒賞方面的材料,如書籍、幻燈、美術原作等。現在來看,大部分學校這方面的材料相當缺乏。我所在學校的條件,在鎮區來說算比較好的了,內地的大部分同等級學校根本沒得比。但就這方面來說,都顯得有心無力。
4、應該多鼓勵美術家參與到學校的美術教學當中來。例如,我們國家有很多優秀的民間藝人,大都是傳統文化的傳成者,但他們的手藝現在卻面臨著失傳,逐漸淪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粵繡、佛山木版年畫、潮州木雕等等。我們學校的教育應該要更有包容性,海納百川才能博大精深。如此,才能讓學生對不同時代和地域創造的美術及工藝品表示羨慕并作出其他反映。
三、結語
美術鑒賞不僅能使美術作品在社會的流通中獲得價值和生命,它更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質、修養、審美能力、社會知識和理解力。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限于培養幾個藝術家、鑒賞家,它更加重要的任務在于培養有審美鑒賞能力的民眾。
參考文獻
[1] 孔新苗著.中西美術比較[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
[2] 尹少淳著.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3] (美)約翰·拉塞爾(John Russell)著,陳世懷,常寧生譯.現代藝術的意義[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