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孜來提·塞買提
摘要:課堂教學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展開的,教師和學生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時一種雙向的活動,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負有主要責任,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演進方向與效率高低;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其年齡特點、知識結構、學習方式、參與熱情是影響教師備課與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參考一些有效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1世紀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在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小學低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所形成的固定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成績的好壞,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1.培養學生良好聽課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聽課習慣的方法很多,無論是率先垂范,也就是說老師要以主動傾聽者的形象給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還是教給學生明確的聽課方法,如專心聽,耐心聽,細心聽,虛心聽,用心聽,或是采用內外結合,和家長溝通,請他們注意糾正孩子在家里的不良傾聽習慣,與學校一起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都是培養學生良好聽課習慣的好方法。
2.重視課堂教學過程,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由于我校的學生大都是鄉村孩子,基礎不同,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都存在著很大差異,要縮小這種差異,僅靠每天的一堂數學課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需要我們老師從“導”“說”、“恒”字上下功夫。首先,要抓住一個“導”字。即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其次,要強調一個“說”字 。數學課堂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外,不要忽視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多一點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不但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而且還能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再次,口算還堅持一個“恒”字。也就是說口算要持之以恒,貫穿于每節課的始終,尤其是課堂教學的引入、新授、練習、復習課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只有堅持天天練,堂堂練,經常化,制度化,使學生養成口算習慣,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年級學生的成分復雜,有少數學生上過學前教育,會做一些簡單的運算,表面上看上去學的毫不費力,但事實并非如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這些學生并沒有建立起有效地學習方法,并非真正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當他們面對新的學習內容就感到十分困難。而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學習生活的體驗。這種參差不齊的學習群體,在共同解決實際學習問題時,往往會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難。而數學學習的過程不是模仿,是要每個學生都經歷一個真正的“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體現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因此,老師要為學生提供發現和創造的機會,讓他們在積極參與活動中去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因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和家長正視他們所取得的成績。他們的每一點點進步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請不要吝嗇,對他們進行真誠的表揚,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注重邏輯與推理的學科,而小學生在理性思維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適當使用一些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可采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工具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進而再獲得更好的理解與掌握。例如,這里以“統計”方面的知識為例,進行講解,為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制作相應的圖表,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字,獲得更加具體、形象的認識,加深理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為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留給學生一定的“質疑問難”時間
每一堂課,都會有學生對有些問題不能徹底了解,提供給他們質疑問難的時間,這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心,不會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質疑問難時間,可以讓學生盡情地暢想,大膽求知。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很好的反應出他們這堂課遇到的難題,展現出不同的思維,不同的看問題角度,這是讓學生學會創新的一次誘導。老師對不同的看問題角度給出不同的答復,也能樹立一個博學的教師形象。
四、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講解虛擬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極為感興趣,教師應充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妙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既有趣又有用。如:胡仙鋒老師在教學《0的認識》時,創設了一個非常適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的趣味性問題情境:課件出示秋天猴子摘桃豐收的喜悅動畫,總共5個桃子,猴子逐一摘,最后全部摘完,老師問:這時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從而揭示0的意義,一個物體也沒有就用0來表示。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用0表示的事例,胡老師繼續追問:那你還在哪兒發現0了?揭示有關0的其他含義。整節課堂老師沒有特意組織教學,但學生的注意力隨時跟隨老師的指揮棒,學得輕松愉悅,并且對0的認識非常深刻。
2.直奔學習主題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自身也是情境的源泉,在教學中直接將學生帶入主體,找準新知生長的固定點,為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將新知逐步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并利用新知來促進對舊知的思考與反思,同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鼓勵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寫出一道整數除法算式,并將它的商用分數來表示,然后由除法的商不變規律直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引入不僅僅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創設問題情境力求做到:教師提問少而精、學生質疑多而深。力爭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探究的空間還給學生,把發現的機會讓給學生,把歸納的時間留給學生,觸及學生的興奮點,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