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艾+童浩+周雙全
摘要:特崗計劃實施以來,農村特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逐漸成為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來看,農村特崗教師在專業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本文從加強教研組的工作來提升農村特崗教師專業成長提出了兩個“一”工程:“一個抓手”——以教研活動為抓手,積極有效地開展活動,提高教研水平;“一個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強化教研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研組;特崗教師;專業成長
2006年起國家開始實施“特崗計劃”,它是一項專門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國家教育政策。2009年,“特崗計劃”的實行范圍擴大到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桃源縣2013年開始招聘特崗教師。“特崗計劃”實施以前,桃源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存在數量不足、年齡結構不合理、跨學科教學現象嚴重等問題。“特崗計劃”的實施對以上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本上改善了農村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從2013年開始,有900多名特崗教師到桃源縣農村中小學任教,我校2013年至2016年共有31名特崗教師補充進來,占我校教師的42%。他們的加入提升了我校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于加強我校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應該看到有不少特崗教師來自于非師范院校,他們不具備教育專業背景,專業性不強,還有很大部分特崗教師所學專業與所教科目不對口。因此,當前想盡辦法促進農村特崗教師專業成長顯得尤為重要。
要使農村特崗教師專業水平得到發展,教師綜合素養大幅度提升,光靠教師本人摸著石頭過河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借助于集體的力量,通過加強教研組的工作來促進農村特崗教師的專業成長。下面就如何利用兩個“一”工程來發揮教研組作用,促進農村特崗教師專業成長談一些體會。
一、“一個抓手”——以教研活動為抓手,積極有效地開展活動,提高教研水平
(一)抓好理論學習。
21世紀是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對特崗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極為重要,教研組學習既是一種團體壓力又有助于教研團隊動力的形成。要引導特崗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而不要小看理論思維,理論學習要更加指向實踐中發生的真實問題。因此要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理論的學習,它包括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最新教學理論的學習,最新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式的學習,考試分析與評價等等。
(二)抓好專題活動。
學校每一位骨干教師都有自己的專長,而且經過時間的打磨,他們的教學經驗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因此我們就要善于調動骨干教師參與教研組建設的熱情,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特長,用講座的形式向特崗教師傳經送寶,減少特崗教師摸索時間,提高其教學效率。每次可設立一個專題,如活動成員談心得體會或對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作個案分析等。有條件的話,可以請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來校作講座,“傳道、授業、解惑”。
(三)抓好聽課、評課活動。
任何一次公開課教學都是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應對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等各種能力的展示,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基本素養的體現,因此任何一次公開課對教師自身成長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研組要充分重視每一次公開課,認真組織好聽課、評課活動。對于組內的特崗教師的公開課設想要認真聽取,對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觀的評價,再稿時還對各種細節問題提出忠告。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客觀地評價他這堂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促使特崗教師盡快成長起來。
二、“一個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強化教研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學水平
(一)樹立正確的課堂教學理念。
學校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教師的競爭,教師的競爭其核心是觀念的競爭,是課堂效率的競爭。我們農村學校的質量要提升、要突破,沒有其他途徑,唯一的辦法就是教研組要強化教師特別是特崗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提升特崗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關于課堂教學思想,我們的三個關鍵詞是“以生為本”、“情感教育”和“循序漸進”。
“以生為本”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做到:1.學會“想”:讓學生自己動腦想問題,老師關鍵時點撥;2.學會“做”:學生自己做實驗、自己運算和做題,學生充分享受過程體驗;3.學會“說”:能學生自己說的老師不說或少說,讓學生充分討論、表達;4.學會“歸納與總結”: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通過演算等悟出規律、方法,能做到觸類旁通,由此及彼,達到提升能力,形成學科素養的目的。
“情感教育”實際上是新課改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它體現了三個維度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思想,要求課堂上師生關系融洽、民主、平等。
“循序漸進”是對課堂教學設計的要求:備課時要科學編程,遵循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漸進式、螺旋式前行,使學生從知識點理解、能力提升到最后形成學科素養等目標一氣呵成、水到渠成。
(二)高度重視集體備課,強化備課要求。
常規教學的幾個環節都重要,但我們最看重的是備課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的一切源頭活水在備課、在教案。教研組對備課的具體要求如下:第一、每周每個備課組至少完成一次集體備課,每次至少兩小時;第二、手寫教案,嚴禁電子教案,一個課時撰寫一個教案,教案不能簡單地進行知識點羅列,要體現出師生互動,尤其要體現出“以人為本”和“情感教育”等;第三、落實四多兩精(課前花的時間多;思維訓練多;信息量多;自主權多;精講精練);第四、教研組要經常檢查老師教案,開學第一周后第一次檢查,以后每月一次檢查,教研組要形成教學簡報,不良現象要及時通報糾正。
總之,教研組建設如能抓好上述工程,必然會創設出濃厚的教研學術氛圍,使教研活動這一沿襲已久的教師業務學習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教師能有所作為,使教研組建設得到實化,使教學研究煥發生機與活力,從而使教研組真正成為教師汲取教學精華的重要組織,有效地促進特崗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