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
摘要:巫儺文化是中國特有一種原生態文化,它同時還是中國文化的根源所在,對中國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湘西紙扎藝術就是在這種巫儺文化影響下運用而生,是湘西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本文從巫儺文化角度著手,分析巫儺文化與湘西紙扎藝術的文化內涵和影響。
關鍵詞:巫儺文化;原生態;湘西紙扎;文化內涵
一、巫儺文化概述
巫文化是遠古時期舊石器時代,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現象、自然科學無法解釋而產生了一種萬物都有靈的觀念,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他們產生了圖騰的崇拜,如太陽神、魚神、雨神等。據大量的材料表明,湘西是巫儺文化的重要的發源地。早在一萬多年前沅陵地區就已經有了農業,人們就已經開始修建房屋,聚集而居,在這些地方發現他們從事農耕和祈禱活動遺址,在洪江高廟遺址發現了距今七千四百多年以前的“太陽和鸞鳥”的紋樣,這個紋樣是由人面獠牙紋和人面鳥紋、口長象牙的神農氏頭像紋樣組成,這個紋樣的發現說明當時該地區就已經出現了較為成熟的儺文化。
根據《楚辭》中的相關內容的記載,屈原在被流放沅湘時,曾親眼目睹了這個地區民間的巫儺文化,創作了我們都熟知的《九歌》、《山鬼》等著作。也就是說先秦時期,湘西就已經盛行巫儺文化。后來的研究學者《楚辭》的注釋者們都充分肯定了這一點。后來如《舊唐書·劉禹錫傳》、朱熹《楚辭集注》、盛襄子先生的《湖南省苗史述略》等這些著作里都提到了當時的巫儺文化,特別是盛襄子先生在他的著作里提到三苗對中國文化有著偉大的貢獻,巫儺維系了中國的人心,發明了農業,奠定了中國的基礎。盛先生還指出苗瑤是創立者。
根據湘西的文獻表明,湘西在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后期就已經出現了巫儺文化,儺文化的主神是儺公儺母。儺公儺母原本是一對兄妹,但是在漫天洪水過后兄妹成婚,后來成為繁衍人類的始祖,他們帶領子孫進行農業生產,成為農耕的農神。后來他們的子孫以祭祀祖先的方式乞求保佑,這一民俗逐漸形成巫儺文化。
二、巫儺文化與湘西鳳凰紙扎造型的審美
在湘西地區民俗文化中各種祈禱儀式隨處可見,不管是生老病死、娶妻生子還是天災人禍都需要祭拜祖先,乞求他們能消災解難,保佑后人。由此可見,巫儺在湘西民俗文化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歷史悠久,對當地的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巫儺是湘西人民賴以生活的精神支柱。對于鳳凰紙扎來說,就是在這樣的一方沃土里生根發芽,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湘西紙扎長期受到巫儺風氣的影響,具有典型湘西巫儺特色。
湘西紙扎來源于普通老百姓大眾,也根植與普通老百姓大眾,所以他的創作者都是湘西當地的老百姓,他們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沒有經過專業的藝術培訓。紙扎的造型、色彩、紋飾都是勞動人民或者工匠藝人通過生產生活對大自然的感悟或者模仿自然得來的,這些造型古樸自然,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正是湘西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湘西人民不同的審美意味,也繁衍出不同形式的紙扎藝術品。
湘西地處湖南省邊遠地區,被大山環繞,交通不便,經濟條件落后,封閉的自然條件使巫儺文化盛行。湘西紙扎藝人在創作的過程中就是從巫儺神話故事中尋找靈感,也就造就了鳳凰紙扎的多樣性和神秘感。
比如湘西紙扎傳承人聶方俊老先生做的獅子頭,這個獅子頭就是來自于湘西神話故事里文殊菩薩的座駕金獅。就這樣獅子就成了湘西巫儺文化中的“獅神”,舞獅這一民間習俗就這樣相傳下來了。
鳳凰紙扎的裝飾紋樣包括有:云紋、雷紋、如意紋、水紋、福壽紋等,種類十分豐富,這些紋樣的出現體現了湘西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對大自然的崇拜,表達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湘西人民通過這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來寄托他們對生活的訴求。云紋和水紋有豐收和降水的象征意,龍不僅僅是我們漢族的祖先,也是湘西巫儺文化中雨神的象征。所以鳳凰紙扎中龍的形象常常伴有云紋、水紋等紋樣,這些形象能表現出龍騰云駕霧,直上云宵的神的形象。在龍的頭和尾描繪有云彩紋、水紋、草紋三種,云彩紋表示龍的神秘感,能騰云駕霧的本領。水紋代表龍能翻云覆雨。草紋代表了龍他也能在陸地生活。
中國傳統的農業至古以來就是看天吃飯,而湘西獨特的地理環境因生存條件惡劣,而造就了湘西人民對大自然的崇拜,是他們更加依賴于大自然,風調雨順是他們豐收的基本條件,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一般雨的出現都伴隨著風、雷、電等這些現象,所以鳳凰紙扎藝人格外喜歡這些大自然的紋樣。
湘西鳳凰紙扎藝術它的造型題材范圍非常廣泛、造型結構嚴謹夸張、色彩明亮豐富,具有濃郁的湘西風土人情。紙扎的題材范圍一般是選擇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神話故事、文化或者民間典故。比如喜得貴子的“麒麟燈”結婚用的“鴛鴦燈”,期盼豐收的“金魚燈”等等,這些作品樸素而活潑,風格獨特有趣,抒發了人們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期盼。
三、巫儺文化與湘西鳳凰紙扎色彩的審美
湘西鳳凰紙扎的色彩艷麗,其艷麗的色彩并不是隨意使用的,雖然湘西地處偏遠,生活環境相對封閉,但是他們在色彩的運用上并沒有階級觀念,也沒有等級之分。紙扎藝人對色彩的選擇除了民族的喜好和偏愛外,還和人們的生活環境,民俗傳統有關,最主要的還有就是受到湘西巫儺文化的影響。因此每一次紙扎藝術作品都是湘西人民情感的體現。
湘西紙扎色彩一般多用紅、黑、黃、藍、白著五種顏色,紙扎對這五色的喜好,不僅僅是受到當地巫儺文化的影響,更好是受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說的影響,而這一學說最開始的時候也是源自于巫儺文化思維?!拔逍猩笔菑墓糯摹拔逍小闭f思想衍生而出的。五行說的是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
五行還與中國傳統的表示方位色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傳統方位色彩里,青色代表東方,白色代表西方、紅色代表南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代表中央,所以青色、白色、紅色、黑色、黃色就是叫做“五行色”。
他們把這五色賦予崇高的地位,神圣而不可侵犯。民間有把五行色吊在門前以抵制惡氣的習俗,這種觀念到現在民間還在沿用,在湘西地區會為小孩子佩戴“五彩絲”,他們認為小孩子佩戴這個能消災、辟邪,容易養成人,老人則會系“五色線”,老人系這個則會長命百歲、年年益壽。
湘西紙扎在色彩搭配上采用了“五行色”的搭配原理,作品配色大膽,多采用強烈的對比色,層次分明而富于調理,這個明亮色彩的搭配,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強烈視覺刺激?!拔逍猩敝栽邙P凰紙扎作品中的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湘西人民在生產實踐過程將希望寄托于自然界的各種神秘力量,來表達他們對自然的認識和對生命的理解。
紅色和黑色都是“五色”之一,黑色在現代我們把它歸納到無彩色系,它是屬于中性色,它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同時還給人神秘之感。
紅色是一個明亮而強烈色,它給人熱血澎湃、英武之感,湘西地區的少數民族多數偏愛這種色。苗族人因崇尚紅色,又有紅苗一說。根據易經的記載,古人把玄看成黑色,因此有“天玄而地黃”一說,老子把黑色看成是一個至高色,這些都是因為遠古時期人們對大地的崇拜。
巫儺文化不僅僅對湘西人民的民俗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還影響著鳳凰紙扎藝術,紙扎藝術在湘西巫儺民俗文化中應用廣泛,無論是結婚、喪事、慶典、生子、節日還是祈禱等等都能看到紙扎的影子,這一民俗形式充斥著湘西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巫儺文化還是湘西鳳凰的扎紙藝術都是我們民俗文化非常重要的瑰寶,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偉大遺產,我們應該讓這兩種優秀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藝術設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