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萃
摘要:現階段,中國與德國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國的校企合作成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許多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較為單一,主要以理論為主、實驗為輔進行教學,很難將學生的主導地位發揮出來,導致學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處于一種被動的形式,出現嚴重的就業難題,這對職業院校的發展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國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加強校企合作改革的創新、完善,以當地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積極向德國吸取先進的辦學經驗,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制定出一項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將校企合作的真正價值發揮出來,為國家、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減輕學生的就壓為了,促進職業院校快速發展。
關鍵詞:中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比較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對于人才的質量要求也在有所提升,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提升高校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現階段,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為主對一些創業理論與專業知識進行教學,而企業可以有效的為高校人才提供實踐創業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可以更好的應用工作中去,積累大量的工作經驗,為以后的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主要利用學校和企業這良種不同的教育環境與資源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并將課堂教學與工作生活相結合,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而校企合作中的綜合的主要產學是雙向介入中的基本內涵,是創新教育與自主創業的主要途徑,對于校園的發展來說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校企合作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與專業知識技能,讓學生更好的與社會接軌,減輕學生在未來的就業壓力。
二、我國職業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現狀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各個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對學生的就業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有效的為學生提就業機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就業經驗,讓學生更好的與社會接軌。
為了保證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就應該加大當地政府對校企合作的支持大力支持,為校企合作的各方面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在過去的幾年來,我國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活動已經取得了良好結果,但是與一些發展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不統一、學生對該課程不重視、沒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培養環境不理想、培養制度不完善等。
三、德國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一)合作主體不同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職業院校所開展的校企合作的主體是社會中的企業,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職業院校人才的選擇、教學大綱的編輯、制定等當面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企業還是職業院校人才考核、培訓的主導者。然而,我國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時,由于適齡的勞動人口數量較多,基本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導致企業在與學校合作時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久而久之使學生成為整個校企合作的主導者。
(二)教師隊伍來源不同
德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校企合作中的聘用的教師團隊主要根據雙元制教育體系進行篩選,并以企業教師為主。根據德國法律體系規定,要想保證校企合作模式的真正價值可以更好的發揮出來,就應該挑選出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專業能力、綜合素質水平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并嚴格遵守教師資格體系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中的教師隊伍可以更好的滿足職業院校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實踐理論知識,為學生在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并將校企合作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然而,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主要以職業院校教師為主進行指導、教學,這些教師的隨意性較大,在實際教學期間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教師在對學生指導過程中只能向學生傳輸課本知識,對于社會對人才的使用需求不了解。另外,職業院校的教師師資力量較低,企業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中所占據的比例較小。
(三)合作體制不同
德國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對于職業院校的各方面職能與權力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而德國的教育聯邦部門對各個地區的教育領域進行統一、規范管理,保證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模式時,企業與學校可以各盡其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順利進行下去。然而,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由當地的教育部門負責,雖然說我國對職業院校的經營發展制定出了明確的法律法規,但是在任何進一步推進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交流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缺少對二者統一管理的有效機制。
(四)行業協會參與度不同
德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行業協會對其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業協會主要負責職業院校中各項職業資格考試、規章制度考核等,同時還肩負著對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全過程監管的主要責任。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對應的行業協會數量較多,在校企合作模式實際進行期間起到了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然而,在服務職業院校方面中所起到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很難對職業院校的經營發展提供全方面的的服務。
四、我國職業教育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徑思考
(一)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必須要發揮主導作用
校企合作的主要對象就是企業與學校,而如何培養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已經成為了校企合作在實際進行期間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對此,當地政府應該根據職業院校與企業的經營發展現狀制定出一項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加強對校企合作的扶持與幫助,通過多種手段來促進校合作的順利進行。
(二)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模式時,要是實現企業與院校的“共贏、共存”就應該加強對校企合作全過程的治理,明確合作動機、目標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在實際進行期間可以有所作為“。德國在發展期間所使用的雙元制教育模式都是以企業為基礎進行招工錄用考試,當學生被錄用為正式員工之后再帶領學生進行合作、學校。因此,企業與中職院校發展期間應該明確中職院校自身的辦學發展機制,加強對企業人才全方面的培養,將人才合理利用,并為中職院校引進大量的專業資源、設備、技術等,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校企合作在實際進行期間存在的“學校熱、企業冷”等問題,為企業與職業院校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總結
深化產教融合、開展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穩定的發展下去,提升我國職業教育質量,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的優秀人才,從而推進我國社會的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
(作者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