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汝林
摘 要 以某新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為例,建設網絡研修社區網站,搭建校企雙方網絡交流合作平臺,構建“校企合作、特色團建、網絡協同育人”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新機制,有效解決了大城市郊區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合作交流不便的問題,同時也為教師專業發展和教研活動創新提供示范。
關鍵詞 網絡研修社區 雙師型教師 校企合作 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 5 文獻標識碼:A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需要大批量雙師型教師,這需要校企緊密合作協同培養。然而當前大城市高職院校很多在偏遠郊區建設新校區,地理位置的制約導致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很不方便,加上師資緊缺教學任務重,難以安排時間脫產去企業交流合作。“互聯網+”時代雙師型教師培養和教科研活動的開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變革,網絡研修社區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當前,網絡研修社區的應用還主要集中在基礎教育層面,通過對教師網絡研修研究服務領域的分析,總結得到服務領域明顯地偏向初等教育,占總比例的51.18% ,其次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別占15.15%和21.55%,服務于成人教育和企業培訓領域的研究更加稀少。為此,本研究將網絡研修社區這種形式引入高職教育領域教師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中來,以廣州市某新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為例,構建了基于網絡研修社區的雙師型教師校企協同培養新機制。
1 雙師型教師與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計算機專業群教師一般由計算機工程系專任教師、校內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兼課教師、校外行業企業兼職教師以及校外兼課教師等組成,其中校內專任和兼課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尤為重要,他們除了要承擔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教學、專業內涵建設和職業技能競賽指導等工作外,往往還要承擔起全校網絡硬件管理、軟件平臺運營、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等工作,教學和教輔工作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助力學校教育信息化帶動實現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因此,計算機專業群專兼職教師應當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需要校企合作、多部門協同的系統工程,并且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創新培養機制。網絡研修社區可以很好的解決跨部門、跨單位不同時空下合作交流的問題,應當加強其在高職教育領域師資培養方面的應用研究和實踐創新。
人力資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第一要素,沒有一支強有力教育信息化人才團隊支撐的學校在今后的質量發展和激烈的院校競爭中將舉步維艱。然而,新建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點主要在于數字校園和網絡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往往兼顧不夠,在信息化建設機構設置、職能劃分和人員配備等方面思路尚不清晰,行政、教學、教輔等部門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溝通協調、權責分工、制度機制也不夠明確,網絡中心、實訓中心等相關部門只是承擔網絡管理、課室機房設備維護等基本任務,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學校教學科研創新的支持服務能力遠遠不夠,建設一支高素質復合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團隊,探索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迫在眉睫。
2 網絡研修社區的設計與實現
網絡研修是一種以網絡協同學習平臺為技術支撐而開展的有組織、有引領的教師自主研修活動的新方式。網絡研修社區具有信息資源的及時檢索和共享、教育思想的即時交流與互動、教師研修時間壓縮與時效提升等優勢。新建高職院校一般硬件設施和網絡設備先進,上網條件便利,在此基礎上建設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可以為校企合作以及校內行政、教學、教輔等信息化建設管理部門協同培養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和復合型教育信息化人才提供良好平臺,通過網絡研修社區平臺共享信息、資源,開展研修、討論,明確權責、分工,實現多元化的交流溝通,促進人員素質、能力的共同提升。
經過深入調研分析和校企合作多方討論交流,制定了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理念的雙師型教師培養網絡研修社區網站設計方案,利用得實數字化學習平臺創建了該網站,添加各類學習資源,為學校師生、企業人員分配帳號和權限,校企雙方明確分工,定期更新內容,資源共建共享,技術交流互動,師生輔導答疑,成為計算機專業群專兼職教師及學生與行業企業人員互相學習、分享資源、協同育人的良好平臺(如圖1)。
圖1: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理念的網絡研修社區網站
3 雙師型教師校企協同培養機制構建
立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結合互聯網+時代特征和高素質師資團隊培養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突破時空局限,整合行業企業和校內管理、教學、教輔等多部門協同育人,校企合作建設系列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在集體網絡研修與信息、資源共享交流中培養學校發展所需的高技能雙師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參與部門有負責宏觀管理和政策制訂的辦公室和教務部,有負責信息化建設具體實施的網絡中心和實訓中心,有負責計算機專業群教育教學以及科研創新的計算機工程系,還有與教育信息化建設合作緊密的信息科技公司和教育資源制作公司,依托網絡研修社區打造網絡學習共同體,構建了“校企合作、特色團建、網絡協同育人”的雙師型教師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新機制。
校外合作企業負責為師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企業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與我院師生結成多個學習小組,通過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手段分享信息和資源,真正實現校內行政、教學、教輔等教育信息化相關部門與IT行業企業的無縫對接,明確權責分工,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跨單位、跨部門的交流溝通,確保教育信息化項目的建設質量和協同育人目標的實現,促進人員素質、能力的共同提升。
4 多元協同的人才培養實踐與應用
在雙師型教師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實踐應用中,基于終身學習視角打造學習型團隊,建立網絡學習共同體,深入推進團體學習、全員學習。創新校企合作和教研活動開展形式,依托網絡研修社區平臺為計算機工程系專兼職教師、實訓中心和網絡中心教輔人員、優秀學生培養對象等學院師生提供與IT行業企業人員有效對接的新途徑,開展網上教研和技術交流,提高對計算機領域前沿動態的了解和最新技術的掌握。同時,不定期開展線下教研活動和共建項目,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有力地保障了師資建設的效果。
經過三年的實踐應用,基本建成了一支管理規范、分工明確、技術過硬、創新能力強、教學與科研水平高、善于學習、善于溝通、特色鮮明的雙師型人才團隊,較好地承擔起學校計算機專業群課程教學、實習實踐與技能競賽指導、科研創新、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網絡硬件管理、軟件平臺運營等工作,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成為校級重點專業,計算機專業教學團隊立項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先進的數字化校園也正式建成,為學校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勁助力,為其他教學團隊教研活動創新提供了良好示范。
5 結語
本研究將基礎教育領域較多運用的“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引入高職教育教師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中來,應用價值高,能夠為其他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和網絡化協同育人提供新思路。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合作交流機制,擴大合作交流規模,努力把本網絡研修社區建設成為省內知名的教師網絡研修平臺,輻射帶動相關專業群教學科研團隊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雷愛霞,趙文銘.教師網絡研修研究現狀分析[J].成人教育,2015(7):73-77.
[2] 馬立,郁曉華,祝智庭.教師繼續教育新模式網絡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21-28.
[3] 劉月學.高校網絡研修模式探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5(2):140-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