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廣大英語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感,能夠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積極學習情感,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運用好情感教育,對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情感教育
所謂英語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標,增強教學效果。良好的情感功能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在上英語課時發現,當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情感趨于發揮增力作用,他們的學習氣氛、語言表達能力等明顯提高;情緒低落時,則趨于減力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說:“熱情就是一個人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一種積極的力量。”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更深刻體會列寧所說的:“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執著追求”這句名言的深邃涵義。英語教學是老師、學生的情感交流。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針對英語教材的實際,憑借有效的教學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傳達給學生,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完成教師、作品、學生三者的情感交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英語教學中,要從多方面來進行情感教育。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可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其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情感教育的質量對學生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的形成,以及能否得到全面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英語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能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學生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得到發展。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在其人本主義教育理論中特別強調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認為教師應用情感進行教育、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應是統一的。在此基礎上,他認為教育要為師生的情感交流創造環境。傳統教育普遍存在“唯理智教育傾向”,這種傾向常忽視學生的情感發展,知識獲得和智力訓練成為傳統教育的核心,這樣的教學常會漠視、扭曲和阻礙學生的情感發展,師生之間也會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就是針對傳統教育在情感教育方面存在的諸多不足而提出來的,它能以情感教育作為切入點,通過語言教學使學生在認知與情感方面得到協調發展。
二、高中英語情感教育問題的解決措施
高中英語情感教育現狀表明,在英語教學中,與知識教育相比,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往往置若罔聞,對學生缺少適當的關懷和正確的引導。那么,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呢?
1.以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基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學參與者之間的和諧的關系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際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潛力。因此,教師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和愛護學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愛,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有的學生比較自卑,而教師的言行對他們的自尊心影響很大,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給予學生膽量,使學生敢于參與,從而克服自卑感獲得自信。二是要善于調節自己,不能將自己的消極情感影響到英語課堂教學。教師應帶著積極的情感上課,用自己積極的情感感化學生。
2.利用教材中積極的情感感化和教育學生。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包括:教材、學生與教師。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幫助教師施教、學生學習,最終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工具。新教材內容本身就蘊含豐富的積極向上的情感。這些積極的情感對學生起非常重要的感染作用。由于高中生擁有非常豐富的情感,他們強烈渴望情感的體驗。因此,這些情感能夠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要鉆研教材,發現蘊藏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這些蘊含的情感去感染和打動學生,從而使學生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認知學習的效率,又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3.充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源泉。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教師若想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就要使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堂的教學中,創設相對真實的情境,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其實,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體現在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趣味性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優化和創新英語教學方法,針對不同題材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多媒體的使用能夠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這樣,通過多種方式,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潛在的英語學習能力就被激發出來;同時教師還要適時地對學生的表現及作業作出科學的評價,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讓他們敢于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發揮非智力因素在學習英語中的作用。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得到體現,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