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理念的改變,在體育教學中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快樂教學。在排球的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的昂視,從而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生們在課堂的主導地位。游戲教學在排球教學中的應用,能讓學生們自主地去感受和體驗排球特征價值和樂趣。
【關鍵詞】排球教學 游戲 初中體育
在排球訓練中通過開展游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們積極性,從而在教學中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平時的教課中,我會結合游戲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游戲內容,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陽光心態、激活自然樂趣、啟迪創新精神、滲透互助意識。
一、自傳比多,強化傳球技術
在初中體育排球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在教學中融入游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對排球運動的興趣。在排球運動中,傳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在排球的傳球訓練中融入自傳比多游戲,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最終提升學生們的技術水平。
在學生們剛開始接觸排球的時候,我就告訴學生們傳球在整個排球運動中的中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們認識到練習好傳球是非常必要的。我首先讓學生們自己去感受傳球過程中排球的運動規律,然后再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我先給學生們示范標準的傳球動作,講解每一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在學生們理解了這些基礎性的傳球知識之后。我開始對學生們進行傳球的訓練,我在傳球訓練中組織“自傳比多”游戲。整個游戲過程采取車輪戰的方式,首先,學生們每兩人一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結組。然后每兩組之間進行比賽,每組內的兩名同學面對面站立,中間間隔兩米的距離,然后其中一名同學向對面的同學傳球。與此同時,另外一組也開始進行傳球。這時兩組之間便開始了比賽,比賽時間長度為兩分鐘,看哪一組傳球的次數多,傳球次數多的一組贏得比賽的勝利。到這里比賽還遠未結束,在第一輪獲勝的小組之間再進行比賽,因為在第一輪的比賽中獲勝的都是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經過這一輪的對決之后,只剩下了兩組同學,然后這兩組之間有進行了終極對決,這一輪的比賽規則是十分嚴苛的,學生們的動作必須是規范的,如果動作不夠規范,則成績無效。最后其中一組以微弱的優勢奪得了冠軍。
在傳球訓練中,通過對游戲手段的運用,不僅使學生們提高自身的傳球技術,還使學生們增進同學間友誼。
二、側滾翻撲,提升撲救能力
在排球的練習中,學生很容易在訓練中受到損傷。教師應積極地教給學生一些避免損傷的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使學生在排球訓練中免受傷害。我開展翻滾游戲,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撲救能力。
在排球的撲救練習中,可以利用撲救來縮短救球的時間,同時利用翻滾的技巧可以減少沖擊對自身的損傷。在學生們練習撲救之前,我先帶領學生們進行翻滾游戲。由于排球場的地面太硬,我一開始沒有讓學生們在排球場上進行翻滾游戲,而是選擇在足球場上進行,足球場因為有草坪所以翻滾的時候不至于太硌得慌。我首先在操場上畫了兩條平行的線,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是十米。我首先讓學生們站在依次站在其中一條線上,然后趴在線的外側,手臂與線是平行的,我在學生們最中間的位置,這樣方便學生們一會來學習我的翻滾動作。然后我首先向對面的線進行翻滾,學生們模仿我的動作也向對面的線進行翻滾,因為我的翻滾速度比較快,所以每一位同學都可以看到我的動作細節。在學生們可以很好的在足球場上適應之后,我有把場地改為了排球場,學生們也很快的便適應了。
通過翻滾游戲的進行,學生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排球,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們的去就能力,最終提高學生們對排球的熱愛之情。
三、傳墊接力,激活配合意識
排球是一項團隊運動,需要團隊中每一位成員的配合。只有成員之間進行完美的配合,才會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傳球的好壞決定著整體的表現,甚至決定這比賽的輸贏。在排球運動中,傳球與墊球的配合無疑是最重要的。
在排球教學中,我首先訓練學生進行傳球與墊球。等學生們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傳球與墊球之后,我便開始對學生進行一傳一墊的訓練,因為有了之前傳球與墊球的基礎,學生們很容易的便可以掌握傳球與墊球之間的配合,然后我又開展了傳墊接力游戲,每兩名同學一組,一名同學進行傳球,另一名同學進行墊球。每組之間的學生進行比賽,以便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潛力。比賽的規則是,每組中的兩名同學間的而距離是三米,同時比賽的時間為五分鐘。這對于剛剛接排球的學生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比賽中學生們的表現可圈可點,非常精彩。每組間的成績非常接近,真可謂是強強對決啊。這場接力比賽進行完之后還沒有結束,我有讓每組的兩位同學互換角色再進行一場比賽。這樣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墊球與傳球。在這個游戲過程中,學生們的排球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過在排球的教學中開展傳墊接力游戲,激活了學生們的配合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最終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初中排球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的把排球和游戲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們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排球的熱愛,最終提升排球教學課堂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明珠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