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輝
摘 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最大的轉變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傳統教學課堂中的滿堂灌,到現在的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學課堂以教師少講、精講,引導學生自學、有效率地學為主。那么,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群體為單位開展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于通過成員間的協同合作、集思廣益,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潛能。要求教師給學生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將課堂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的應用
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誘導職能,平衡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合理分組,構建良好的合作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群體為單位展開的學習活動,因此,在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前提是將學生進行劃分,進行合理的分組。
日常教學中,教師經常用到的分組方式是前后桌或者同桌討論,這是最簡單的分組形式。但是,這種分組方式存在很多的不穩定因素,如,可能這個小組當中大多數是調皮搗蛋的學生,不僅打攪其他愛學習的學生,也容易擾亂課堂秩序。
科學分配方式: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各學期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近期檢測狀況為依據,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4~6人為宜,每個小組中優等生以及次等生穿插平均分配;給每個小組配置有責任心的組長,負責小組發言、成果匯報等工作;其他成員分別負責具體任務的操作,材料和信息的收集以及相關數據的記錄以及整理。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明確分工,保證小組學習高效進行。
2.合理的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決定小組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合作”“怎樣合作才能有收獲”。不可無合作,當然也不可頻繁地進行合作,不然只會造成“徒有其表”的熱鬧假象,并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實質性問題。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探尋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契合點,適當地進行合作,讓學生明白合作的必要性,理解合作的內涵,最終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梅花魂》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首先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且將相關任務布置下去。
(2)教師帶著感情進行朗讀,隨后讓學生在自己的小組內進行默讀。
(3)勾選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小組內通過查閱字典或者相關參考書爭取認識全部字詞。
(4)勾畫出自己認為比較深刻的句子,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合理教學目標
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發起者,學生是執行者。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合作”“交流”,因此,教師應當明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以教學目標為風向標去布置任務,讓每個小組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應該完成什么。不要讓學生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徒有熱鬧的表面假象,卻沒有實質的內涵。
二、小組合作在語文課堂的簡單應用
1.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協同完成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群體為單位展開的學習活動。群體中,學生有著明確的角色定位和分工合作。因此,教師和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應當認知自身的角色定位,合理分工、齊心協力,導學有度、教學有法,高效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2.有效交流和傾聽
引導學生針對本篇古詩相關知識點進行交流與討論,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有發言者,有傾聽者。成員不可一意孤行,應當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有不同的意見或者看法應當等發言者發言過后再指出,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的交流與討論。
3.合理的評價機制
合理的評價是延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給每個小組一些科學合理的評價,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評選出最佳默契小組、最佳學習狀態小組、最佳潛力小組等,保證每個小組都能得獎。此外,對于小組個人的評價,可以采用加分制進行評價和獎勵。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智慧星、最佳發言人等獎項,按獎項分值加分,記錄在記分冊中,在期末考試中,按記分發放小獎品,這樣實施的對學生個體發展性的評價可以讓學生不僅了解到自己的過去,還看到自己的現在,更能展望自己的未來。
總之,小組合作是當前教育教學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方式。教師與學生應當認知自身的角色站位,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長處,導學有度、教學有法,有條理地開展語文活動,最終實現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袁廷花.淺析小組合作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34).
[2]張麗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