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錦
摘 要:運動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只有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熱愛運動,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根據當代小學田徑訓練的現狀,就課堂獎勵機制在小學田徑訓練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獎勵機制
在當代的小學教育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不一樣,但是如果教學方式使用不當,就會使現實中的課堂效果與理想中的課堂效果差之千里。因此,在小學田徑訓練的教學中,對其現狀進行分析,采用課堂激勵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保證課堂學習效率,同時還便于課堂管理。
一、小學田徑訓練的現狀分析
體育教師在進行田徑訓練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部分學生覺得體育不如文化課重要,經常以各種理由拒絕參加體育鍛煉;部分學生對體育老師不夠尊重,不喜歡參加田徑訓練;還有大部分學生由于現在社會的影響,在家里嬌生慣養,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甘于平庸,不愿意付出;再者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經不起較長時間的訓練。如此一來,教師只能聽之任之,整個課堂的訓練效果就會下降,運動人才終將會被埋沒,對于學校來說,運動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針對現階段的情況,我們要找到一種能夠改變現狀的應對措施,保證正常進行田徑訓練。
二、獎勵機制在小學田徑訓練中的應用
1.語言激勵法
語言激勵是指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或表揚的一種方法。運用語言激勵是體育教學中傳授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習的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我在鉛球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自信心不足,拿著鉛球遲遲不愿意拋出去,不敢作出第一步的嘗試,這時,我會鼓勵他說:“你這個姿勢很好,看來你已經基本掌握了扔鉛球的要領了,用力拋出去,相信會很漂亮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學生不會第一次就能做好的。那么當學生失敗的時候,我會這樣對他說:“嗯,做得很好,再來一次的話,你將會做得更好的。”那么當學生聽到教師這樣具有鼓勵性的話語,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優點或者優勢,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充分發揮他們內在的潛力,最后學生可以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2.積分制激勵法
采用積分制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充滿活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首先我把班上的30個學生分成6組,每組5人。當他們小組取得進步時就會給他們組加分,如果是他們中的某個同學取得進步,那么也會給他們組加分。同樣,如果他們組做得不好,或者某個同學違反紀律,相應就會扣他們組的分。當他們的分數達到相應獎品分數要求時,就可以去兌換獎品了。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可以讓組員間互相監督、互相幫助,更利于教師管理課堂紀律。例如,學習立定跳遠,它要求的完整動作由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向學生講解,然后示范,最后讓學生代表示范、模仿。如有學生積極主動出來做示范的,就可以給他們組加分。接著分組練習,對做得好、動作到位的小組進行加分,對不認真的小組進行扣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加專心聽老師講課,看老師做示范,組員間也會互相學習、互相監督,使得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3.行為激勵法
行為激勵法是指教師的行為。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起一個模范的作用,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教學成效息息相關。教師的行為表現,給學生一種自身模范的作用,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在要求學生不能穿牛仔褲和拖鞋時,教師的著裝首先就要符合規定,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在要求學生立定站直之前,教師首先站直了,才下達口令。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教師應該投以贊許的目光,或通過肢體語言對他們進行表揚,例如,豎起大拇指,點頭微笑等。
4.情感陶冶激勵法
溝通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當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師愛的存在。當體育教師處處為學生著想,用實際行動去感化學生,啟迪他們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這樣的師生關系才能維持得更好。其實,解決學生的問題就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有學生理解老師、尊重老師,不與老師針鋒相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工作進行起來才能更順利。同時,只有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充滿信心,學生在情感上得到肯定和認可,才能夠在學習上不斷進步。
總之,實施課堂激勵機制,可以優化田徑訓練課堂教學,能夠產生較好的訓練效果。這一機制的實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與此同時還可以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芳,王兆寶.對我國田徑運動科研的分析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5).
[2]邢衛華.淺談小學生業余田徑訓練[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5(4).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