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美
【摘要】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取得更高的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技能,實現高效宜人課堂,我們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充分參與;讓學生當堂訓練,靜心思考,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以打造宜人課堂。
【關鍵詞】高效 自主探究 當堂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53-02
在我們小學數學老師的交流中,對“高效”、“生本”的探討最熱烈。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研討中,“目標導學”、“小組合作” 這樣的教學環節研究得最深入。透過這些,不難看出如今小學數學教學的趨勢。
怎樣將每一節數學課實現無效到有效、從低效到高效,全力打造宜人課堂,取決于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以生為本,這些不僅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高效的課堂模式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嘗試“動”、“靜”搭配的和諧模式:
動——以自主探究為中心
靜——以當堂訓練為陣地
課堂教學中,把握自主探究的方法,提升當堂訓練的針對性,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自主探究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所謂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核心問題,并借助一些學習材料,讓學生得到自己的學習體驗,運用自由地思維方式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相關的數學知識。
1.針對重難點設計好課堂上的核心問題——問題導學
問題要少而精,過多的問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疲憊感;不能把握重難點的問題會誤導學生研究學習的方向,使課堂成為低效課堂。我們所看到的名教師整節課都是讓學生針對一兩個問題進行研究,再進行畫龍點睛式的點撥。
2.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特征,我們可以根據學段安排不同方式的自主學習環節,不同的學段不一樣的側重點:
(1)低段以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
(2)中段我們以小組合作、目標導學(自學)為主。
(3)高段的學生則可以充分自學。
二、以當堂訓練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靜”下心
數學課堂教學中聽講、探究階段只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初步的領會和識記,熱熱鬧鬧的新授環節還未能使學生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鞏固和靈活應用水平,要想數學知識學習的后續階段,則必須借助于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進行當堂訓練,充分讓學生在在“靜”中運用,“靜”中思考,最后在“靜”中提升。
1.扎實進行專項練習,以“點”突破,在“靜”中發現
(1) 面向全體,把握基礎——安排專項的鋪墊練習,為教學難點的突破掃清障礙
【案例】如五年級上冊,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這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小數點的處理。在鞏固時, 可以把練習十八的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安排專項練習前置,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2) 有效練習,把握時機——安排專項練習穿插于新授之中,使綜合練習更為有效
【案例】在五年級下冊找規律例2和試一試
從例2到試一試,方法一樣,但是在難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新授例2之后不用急于教學試一試,可穿插一些針對例1的專項練習,點上練實,再進行提高。
2.巧用題組式練習,尋求不同,在“靜”中比較
我們都有這樣的發現,對“形似實異”的題,學生往往不認真審題,經常分不清楚,造成解題錯誤。所以,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加強對知識的對比練習,以增強學生對相似、相異、相關知識的辨析能力,通過對題組的練習,揭示它們的聯系與區別,提升學生對此版塊知識的內化程度。
【案例】二年級下冊 時分的認識
時針從12走到4,走了( )時。
分針從12走到4,走了( )分鐘。
設計上述題組,讓學生明白:利用鐘表看時間雖然都是觀察針在鐘面走了多少格推算時間的,但又有區別,時針走的時間是看走個多少大格,分針走的時間是看走了多少小格。這樣的題組設計突出了差異性特征,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
3.靈活的變式練習,把握本質,在“靜”中活躍思維
變式練習主要是將習慣的呈現形式進行變換,是其中的本質屬性保持恒在,非本質屬性則不常出現。
“如何變式呢?”我想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方式變換事物呈現的形式, 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應用變式,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靈活應用概念與原理。
通過少而精的問題貫穿整個課堂,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針對重難點進行有效地當堂訓練,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動”“靜”結合,才能真正構建高效模式,實現宜人課堂。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
[2]姜志來.《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