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江
摘 要:“核心素養”的提出,標志著“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策略,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等方面。具體到高中化學課程中,結合化學實驗的內容特點,使得“核心素養”的概念更加具體、形象化。以高中化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為觀點,探討培養學生具有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成為更加全面、完整的個體。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蘇教版;培養策略
一、關于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概述
高中化學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主要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部分內容。它是在側重理論基礎知識上的實踐探究,從而加以論證理論構想的準確性,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思維的不斷轉化分析,具有創新意識與科學探究的精神,最后作用于社會實踐中。這是時代發展人才培養的客觀需求,是學生自我生存發展的必然條件,是個人價值追求的重要導向。在這五部分內容中,彼此又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前三部分是從化學學科的本質出發,表現學生通過學習化學所能掌握的化學思想和探究方法;而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升華,指引學生要從實踐中大膽創新,尋求更好的解決之道;最后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則揭示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最終目的,在于以化學學習為引導,追求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通過這幾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化學學科完整的核心素養。
二、培養學生具有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1.以吸引學生興趣為主,側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
學生在學習時,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關鍵,這樣才能在進行化學實驗時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了解,因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形式向學生展示課程內容,比如蘇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這一內容,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自的化學特性,尤其是氯氣作為有毒氣體,不適宜運用實驗原理解釋說明的情形下,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氯氣與其他金屬物質作用形成的化學物質,如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產生黃色火焰,形成白煙;鐵在氯氣中則是劇烈燃燒,生成棕褐色的煙,加水后溶液呈現棕黃色;銅與氯氣反應后呈現同樣的劇烈現象,生成棕黃色的煙,不同的是加水后溶液變為藍色。如此,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形式彌補了實驗教學形式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氯氣在化學實驗中發生的變化,以此探究氯氣的化學性質,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吸收理解,以此鞏固化學理論基礎。這是培養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的重要
開端。
2.以鞏固學生知識為主,側重學生實驗探究與理論的結合
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科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由化學實驗中的觀察結果形成最終的化學理論基礎。教師除在課上運用實驗器械向學生展示外,還可以就教材內容與實驗的安全性指引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實驗過程中的快樂。比如,在學習蘇教版中“含硫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SO2的漂白性實驗,按照實驗要求準備后,觀察SO2與品紅溶液、高錳酸鉀溶液是否發生反應,即品紅與高錳酸鉀是否褪色,由教師帶領,學生親自做實驗研究特性以達到實驗探究的目的,促使學生的學習從課本中脫離出來,養成科學探究與創新的意識,從而達到將理論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目的,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完整性。
3.以強化學生探究為主,側重學生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
表達
學生的學習成果最終作用于社會實踐中,引領學生的個人發展情況。所以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還要側重于學生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表達。比如在學習有關空氣的內容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化學的作用,樹立科學的探索精神以及社會榮譽感、責任感。在實際生活中,要注意運用化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如要改善空氣質量,可以在室內養花種草進行抵抗,這樣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釋放氧氣。由此案例引導學生將化學學科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由此看來,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正是圍繞核心素養的五部分內容而展開,先以基礎認知、學會觀察為主,然后在觀察中進行思維模式的運用,具體判斷化學反應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再用科學的態度和創新的意識進一步探究是否有更好的發明發現,最終作用于社會實踐中指導生活,這一系列的過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在解決問題時應遵循的思想步驟,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1]徐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
[2]楊向東.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系[J].人民教育,2016(19).
[3]曾曉軍.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活化問題教學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