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其
摘要:互動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合適的教學選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溝通和交流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拓展學生思維,培育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對學生思維動向的指導,以及創設一個能使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合作性的環境。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與“學”兩個主體在行動,語言、情感、思維上互動,產生共鳴,相互促進,從而構建激情、趣味、求異、互動的高效課堂模式。
關鍵詞:初中物理;互動教學;構建策略
課堂互動的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配合教師的教學進程,實現教學任務。由于學生從剛剛接觸物理到深入了解物理的規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反饋共同來完成,如果不進行課堂互動,物理課堂將是教師一人的天下,學生能不能聽明白則成了未知數。這對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培養不利,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課堂互動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見解。
一、構建問題教學情景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構建相應的教學情景,不僅可以增強教學效果與趣味性,還能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刻理解,進而將抽象、復雜的物理知識呈現的更加形象、直觀。教學時設計巧妙的問題,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組間討論的同時,有助于培養、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與團隊精神。
如在講解“壓強與浮力”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情景,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現場演示,將雞蛋丟入清水中,然后再在清水中加入適量的鹽,讓學生對其變化仔細觀察。等到學生觀察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雞蛋為什么會浮起來?雞蛋所受到的浮力主要是受什么影響?”之后再開展下一環節的實驗,在彈簧測力計下方的掛鉤上放置一個金屬塊,并將其金屬塊全部置于水中,讓學生觀察此時測力計的變化,然后再提升測力計將金屬塊的一半體積置于水中,此時再觀察測力計的變化值,最后指導學生將兩次測量值進行對比,并引導學生思考“金屬塊的浮力是否發生了變化?什么因素影響的?在兩個階段的實驗都結束后,最終再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探究結論,而后再將準確依據、想法進行詳細闡述。
再如講解“聲現象”的相關內容時,其主要涉及到音色、音調與響度等知識點的學習,但是相比于其他兩個知識點來講,音色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對此,教師就可以構建出相應的問題情景來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如“為什么不同人的聲音可以辨別出來?為什么古箏與吉他發出的聲音有所不同?”等等。這樣不但有助于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而且能更全面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合理設計問題,加強實驗操作
物理學科是一門需要進行實驗操作和模型制作的學科,需要手腦并用的活動很多,而這些活動很容易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時,可通過合理安排趣味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重力》教學中,可通過演示實驗來提出問題:為何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金屬塊會往下墜?受何力作用?把金屬塊放在桌子上的話,會產生什么力?放入水中的話,又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在《浮力》教學中,可通過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中的上浮下沉的變化,引出對密度的探究和觀察。通過這些問題和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并且將信息反饋給教師,教師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解答疑惑,這樣能夠提升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如果涉及的實驗較為復雜,可建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這些措施可促使學生獨立思考,這也是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目標,是貫徹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優化演示實驗,生動、直觀、有趣,又能強烈刺激學生感觀的演示實驗,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參與意識,使演示實驗取得最佳效果。
三、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獲得發展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把學生按2~6人分成一個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這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迫切提出問題,參與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的氛圍。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表意見,不僅使課堂上的學習氣氛輕松愉快,也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尤其是對這些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學習進度、個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學生來說,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過相互提問與討論、合作與交流,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全面的講解,也避免了課堂中過于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可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在講解“近視眼及其矯正”時,我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眼睛近視的同學說說自己不戴眼鏡和戴上眼鏡時看物體的感受,再讓學生提出一些有關近視的問題,并讓同學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已學過的生物知識,分組討論“近視眼是怎樣形成的”、“如何矯正近視”、“怎樣預防近視”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學習氣氛較熱烈。還有一些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真性近視”、“假性近視”、“中學生近視的主要原因”、“如何配戴眼鏡”、“近視眼的激光治療”等,同學們在課后通過調查、網上搜集資料等方法來嘗試解決。如此探求知識的過程,不僅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對知識保持的程度,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相互啟發和訓練,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
總之,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師生的互動性,教師應不斷探索與創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海明.目標互動教學模式下強化訓練教學技藝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學習?下旬, 2014(4).
[2] 艾力?艾散.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