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久
摘要: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如果步調統一,相互促進,他們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策略
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如果步調統一,相互促進,他們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筆者從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一、社會方面
1、社會各職能部門要協調配合,發揮合力,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會氛圍,利用多渠道多形式使家庭教育實現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教育性的統一。
2、注重家庭教育組織網絡的建設,形成鄉鎮、街道、學校的三級家教組織網絡,建立家教領導小組、社區(村)家長學校、家教指導服務站、“母親課堂”等家教組織,為深入開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3、辦好家長學校,大力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家長學校的領導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長學校建設,通過對這些示范家長學校的重點指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廣,使家長和學校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動家長學校的興辦和發展,提高家長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4、加大投入,在農村要建立具有一定規模、影響力較大的少年兒童活動場所、德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加大對家庭教育事業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經費投入,加強農村小學圖書閱覽室等場所建設等,讓更多的孩子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有可去可去之處。
5、加強對網吧、電子游藝等游樂場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創作生產、推薦一批健康科學的、有利于農村小學生成長進步的圖書、音像制品,努力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不斷優化農村孩子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
二、學校方面
1、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會各職能部門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是傳播科學教子知識的重要載體。家長學校本著教學時間上求活、教學內容上求新、教學效果上求實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搞好教學,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家教活動普及家教知識,傳授科學教子經驗,優化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目的。
2、學校每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學校的中心工作,讓家長了解學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導教育孩子,做到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3、建立學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學生家庭和家長的有關信息,如家中人數、每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監護人或代理監護人工作單位或地址、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聯系方式及學生的有關成長信息等,以便能及時對癥下藥地向學生家長或家庭人員了解和匯報學生的有關信息。
4、建立家訪制度,發揮家訪的多向性作用。家訪是教師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普及,登門家訪似乎已漸漸的被人忽視了,但家訪作為一項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是能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閃光點,讓家長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二是能及時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家長配合幫助學生清除身上的消極因素,揚長避短,促進學生積極向上;三是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使教師與家長配合,形成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時結合學生家庭教育的實際,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播;五是能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六是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尤其對解決個別生的特殊問題有著獨特的作用。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連續性、權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等特點,為此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教育孩子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強化家長的垂范意識和責任感,不斷學習家教知識,給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內涵與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同時更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做為家長只有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2、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因為環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兒童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然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溫馨和睦、民主寬松的家庭人文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3、樹立現代家庭教育思想。家長要改變過去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狹隘觀念,要改變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等傳統觀念,積極培養孩子的科學民主、自立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現代意識;要改變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的觀念,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發展,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4、不斷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父母的“言、行、舉、動”都將在兒童潔白無暇的心靈上銘刻下難以泯滅的痕跡。對兒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風的形成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一言一行、事事處處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吸納新思想、樹立新觀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長。
5、轉變教育方式方法。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通過言傳身教,把理性的教化、愛的滋潤、美的熏陶有機融為一體,傾注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要多鼓勵,不要總是與其他孩子作橫向比較,要多看其自身的發展與進步;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并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強盛是扎根在家庭這一基礎之上的。只有齊抓共管,進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進和發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進農村學生健康成長,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迎春. 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 考試周刊, 2013(92):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