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麗
摘要: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是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要求教師在訓練的內容、途徑、方法上作一番探索與革新。本人就從以下角度:口語交際教學的內涵、加強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意義、當前小學生口語交際的現狀及分析、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等幾個大的方面來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談談筆者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初探
語文新課程提出了“口語交際”的目標要求,由“聽話說話”到“
口語交際”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是教學理念和實踐的突破性進展。在各種口語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在口語交際訓練中,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內涵和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下,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要對位培養。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其最突出的特點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基于當前課改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提出淺薄的看法,旨在于與廣大教師在實施口語交際教學時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內涵
在新課改口語交際教學中有這么一段話:“口語交際教學時指在學校教育中通過語文課程實施的,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目的,師生、生生之間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內涵對每位教師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教師對于課程的理解與實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因此有必要首先準確把握口語交際的豐富內涵。”
1、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或多向互動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口語交際中,交際雙方的信息渠道是暢通的,交流也是相互促進的。不單單只是聽,也不能單單都是說,課堂教學就是聽和說的結合。
2、口語交際是從言語交際學角度提出的概念。言語交際學著眼于言語的行為方式,主要從言語的外部過程來研究言語,即從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研究言語,研究語言運用于交際的運動狀態。因此在言語交際學的視野中,口語交際是一個雙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運動過程,是一個多層次的動態復合系統。
二、加強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意義
兒童語言發展特點的需要大量的研究報告證明語言習得確實存在著一定關鍵期,語言習得的關鍵期一般是指從出生(2歲)到青春期前(12歲)的這段時間,而小學生正好處在這一關鍵期的末期。在語言關鍵期進行語言訓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學階段這個語言關鍵期的末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小學生理性地理解掌握語言,對語言規則的錯誤應予以不斷糾正,促進口語的進一步規范化發展。
加強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課程的改革走向一個新的教育前程,特別是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改革,它大大提高了小學生的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際的素養。現在我國語文教學改革的中心任務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語文素質教育以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為內容,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因此,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無疑是實現語文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三、當前小學生口語交際的現狀及分析
傳統的語文教學任務分為四塊,即“聽”、“說”、“讀”、“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往往重“讀”“寫”而輕“聽”“說”。在教師、學生的印象中,“聽”、“說”是可有可無的附屬物,教師不教它,不影響教學業績;學生不學它,也無礙于考試升學。所以,語文教學中,它是被忽視、被淡化的領域。本來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卻要把它一分為二。這既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更脫離了生活中表達、交流的實際。
新課程標準將這兩方面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融合在一起,稱之謂“口語交際”,這是語文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新課標教材中,它有了獨立的地位,教師實施教學有了可依托的憑借。教學中,它有了獨立的教學時間,也有了獨立存在的空間;課堂中,它有了實實在在的教學展現;考場上,它的身影開始出現。在教研領域,它已開始吸引更多的研究者的注意。盡管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學策略、評價手段和方法,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發展仍處于自發的階段。
四、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生活中必備的能力之一。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充分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現將學習的一些資料并結合自己的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口語交際教學的幾點體會:
1、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結合識字教學進行訓練。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同樣能進行口語交際。在教學課文生字時,我們常常創設很多情境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又能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年紀小,注意力比較分散。教師依據教材融口語交際于閱讀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想象,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這也是口語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
2、創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
(1)設疑創設情境。教師要善于選擇相應而合適的情境,巧妙設計問題,帶領學生去發現某知識的可能事實,然后為這可能的事實尋找依據,在生活中促進學生心智結構的發展。要賦予靜態的教材以生命力,達到對教材的激活。
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通過喲目的地設置相關的疑問,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動腦,逐步深入地探索問題的實質,主動學習。
(2)創設學生生活情境。口語交際是日常的生活交際,是現代生活的必備技能。所以,應設計多種多樣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積累。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具體、說得真實、說得有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我們農村教師只要能及時轉變觀念,以敏銳的目光去發現與教育教學改革息息相關的種種問題,并樂于研究、解決它們,就一定能沖開農村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種種阻礙,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推進基礎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惠敏.語文口語教育研究芻議.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4) .
[2] 史力范.劉美鳳.呂巾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