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干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現今不僅要求地理教學應對生活有益,還要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而這就給地理教學帶來巨大挑戰,一方面,傳統地理教學模式和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改變的;另一方面,就讀圖這一基本地理能力而言,它能幫助學生輕松辨識大部分地圖,方便學生旅游出行,同時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四條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路徑,即增強學生讀圖興趣,激發學生畫圖熱情,促使學生學會憶圖,鼓勵學生積極用圖,希望能借此增強初中地理教學意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路徑
受傳統觀念影響,部分家長和其他學科教師會誤將地理視為全靠記憶的學科。而實際上,地理兼有文科和理科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既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記憶能力,又需要學生有嚴謹的思維能力、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等。其實,讀圖能力的培養過程,就能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這一特點,這是因為讀圖也包括析圖、用圖等,而讀圖的前提是你有較強的觀察能力——能找出圖中的各項信息,還有較多的知識儲備——能讀懂圖中信息的具體意義,析圖的前提是你有較強的分析能力,用圖的前提是你有較高的綜合應用能力。從目前情況看,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為了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地理的魅力,為了增強地理教學意義,初中地理教師還需再接再厲。
一、增強學生讀圖興趣
因為七年級學生剛進入校園,對所有事物都充滿新鮮感,求知欲也比較強,所以教師應從地理教學一開始就著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興趣。不然,時間一長學生對地理的看法和興趣就很難改變。為了達到增強學生讀圖興趣的目的,教師可以借助以下三點策略。
1、讓學生明白地圖無處不在。比如央視十臺的《探索發現》節目,里面的地理新聞、氣象分析等都會用到地圖。再比如,一些商場會將結構圖張貼在入口處,供大家判斷方向。
2、展示地圖魅力,吸引學生眼球。這就要求教師先向同學們展示地圖,再提出相應疑問,最后通過讀圖分析解決疑問。
3、模擬情景,展現讀圖的意義。很多同學會認為學習地理只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實際上并沒有太多的生活意義。為了促使學生轉變這一觀念,教師可以模擬家庭外出旅游的情境,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讀圖的意義。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合理分組,然后讓學生模擬家庭討論、規劃出行安排,緊接著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行中需要讀哪些圖,并說明讀圖意義。例如,出行需要以天氣變化為依據,判斷所需衣物,而這就需要看天氣預報圖,最后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發言,加以表揚、贊美,并指出其中的不足,給出中肯的修改、完善意見。
二、激發學生畫圖熱情
如果教師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那么雖然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讀圖技巧,解答一部分地理問題。但出于讓學生充分掌握地圖原理,深入了解地圖魅力的目的,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畫圖熱情,讓他們通過畫圖來具體探究讀圖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師讓學生讀世界政區圖,那么學生差不多只能通過一種方式來分辨不同國家位置,而借助繪畫世界政區圖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活躍思維,促使學生從不同視角、選取不同參照物來認識國家位置,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出于激發學生畫圖熱情的目的,一方面,教師可以舉辦類似于“地球一小時”,“我愛祖國”等手抄報活動,要求學生既要有文字介紹,又要配上自己親手畫的圖,并聲明好的手抄報可以張貼在教室墻壁上,供師生觀賞。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舉辦繪圖比賽,并將繪圖范圍限制為地理題材。與此同時,教師又不限制繪畫風格,也就是說,畫的圖可以是臨摹原圖得到的,也可以將原圖夸張化,更可以根據想象,進行二次創作。而且,學生畫出來的作品最好可以展示在全校師生面前,因為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獲得充分關注,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畫圖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級的學生畫圖能力肯定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可以讓七年級學生從描圖練習開始練起,讓八年級的學生主要畫地理簡筆畫,讓九年級學生自由創作。
三、促使學生學會憶圖
其實,除了考試外,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圖大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而這就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挑戰。也就是說,為了通過其他圖來讀懂所需地圖含義,即以圖釋圖,不僅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讀圖能力、實踐應用能力,還需要學生會憶圖,即能根據所需圖想起同類型圖,憶起讀圖技巧。由于以圖釋圖,主要依靠學生的記憶力,所以對初中生而言,只要肯努力,那么難度就不大,但對教師而言,如果教學方式不佳,那么教學效果將極差。因此,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地圖的印象。比如教師在教學季風氣候時,可以特別強調其中的大箭頭,讓學生一提起季風氣候就想起東南、西南和東北、西北的大箭頭。另外,憶圖也可以用于以圖代文,其中以圖代文是指借助地圖來表達相關文字所代表的意思。
四、鼓勵學生積極用圖
為了充分彰顯讀圖的重要性,全面體現地理的實用性,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用圖,而這通常都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或者借助社會熱點問題。比如,教師在教學“等高線”時,就可以模擬我軍正在追擊敵軍的情境。具體來說,如果此時我軍在200米等高線上,從情報得知,一處我軍能殲滅的敵軍在100米等高線處,另一處能打敗我軍的敵軍在400米等高線處,而兩軍移動速度不相上下。此時,為了殺出重圍,我軍應去追擊100米等高線的敵軍,這不僅是因為實力差距,還因為從200米等高線到100米等高線的距離更近,便于儲存實力。而根據社會熱點問題創設的教學模式也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面對日本本國發生重大洪災,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回顧日本的氣候圖、地形圖等,讓學生試著分析發生洪災的原因,以此促使學生明白用圖的意義。
五、結語
研究初中地理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路徑具有重大意義。對學生而言,讀圖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地理,幫助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對教師而言,如果學生有較強的讀圖能力,那么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對學校而言,這有助于增強其聲譽,提高其教育地位。然而,將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路徑落到實處,發揮理想效果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能力強、經驗足、素養高的教師,還需要學校各部門給予相應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莊沁湧. 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探究[J]. 學周刊,2015(33):192.
[2] 劉瑋.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 教育教學論壇,2013(42):150-151.
[3] 鄧娟. 初中生地理學習中讀圖能力培養的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