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廣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工作,在傳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同時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是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所提出來的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夠為后期個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其提供不竭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創新對策
數學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是一門典型的基礎學科,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必將對其全面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作用。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教師要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數學基本素養。只有真正做好學習的引導工作,小學生才能夠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數學課程的學習中來,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很好實現教學目標。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創新對策,以期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與借鑒。
一、注重理論學習,更新課堂教學理念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過分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單一板書教學方式更是極大程度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提出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這并不是意味著不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求教師能夠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不斷與時俱進,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
1、教師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這也是最基礎性的工作。(1)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教師唯有熟練掌握學科理論知識才能夠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工作。(2)就是教學技巧的學習,教師能夠按照新課標要求進行知識的穿插搭配講解,靈活運用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
2、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能夠做到因材施教,以正面鼓勵為主,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性。
3、教學設計要依照新課標與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如在學習圖形一節時,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不同圖形的形狀特點,因此重點為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知識學習上,教師通過實際演示方式對比圖形與周長、面積之間的關聯,從而實現教學延伸。
二、依托微課資源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的微課資源就是當下教學領域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新課改推行以來,教學方法革新的大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出。翻轉課堂模式主要是應用當下的互聯網視頻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前進行自行預習,并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再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同教師一同探討如何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與理解程度。可以看出,通過翻轉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大提升,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了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如在學習圖形周長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制作出關于校園中的花壇、籃球場以及乒乓球臺等三種不同形狀的周長計算的視頻短片,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生活處處存在著數學,從而激發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動力。課堂中,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進一步掌握圓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并能夠對于組合圖形進行分割,求出周長大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力與創造能力得以全面激發,教學效果顯著。
三、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學方式培育自主學習力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小學生的思維認知以感性思維為主,對于富于規律的抽象邏輯思維難以真正理解,因此相當部分的數學知識點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存在著一定難度的。這也是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局限性所契合的,因此只有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轉化為形象直觀地知識才能夠被小學生所理解接受,才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多媒體設備集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元媒介為一體,PPT課件與視頻課件更是能夠形象生動展示出數學規律,便于小學生的理解,并且能夠充分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圓柱體積的時候,由于小學生無法在頭腦中想象圓柱的模型,因此無法對體積公式進行推導。但是借助交互式視頻課件則形象化展示在小學生面前,動畫視頻更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跟隨課件推導出圓柱體積公式=圓柱底面積*圓柱高度,課堂教學效率顯而易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
四、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實踐培育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而生活之中也處處存在著數學。因此要想培育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小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真正價值才能夠從內心激發學習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工作,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如在學習統計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分別計算出水果、蔬菜、汽水以及生活用品的數量與總價。這也正是超市收銀阿姨的主要工作,生活購物場景對于小學生而言習以為常,這其中就包含著統計數學知識,總價就是單價乘以數量,從而意識到數學的價值所在。創設教學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同生活實踐相結合無疑有助于培育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五、注重合作學習與任務型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實現教學之間以及學生個體學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打破傳統單向封閉的教學模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學生能夠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合作對象的優點,從而取長補短,實現雙方的互補,最終實現學習上的共同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也將顯著提升。而任務型教學模式則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通過布置學習任務來發現學生知識點的不足,如長方形面積公式中布置算法任務,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來提升知識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并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師生有效互動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無論是小組合作學習還是任務型教學模式,都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育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與進取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始終是教學管理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培育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素質教育要求相契合,才能夠為小學生個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施華玲.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之滲透[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6): 68-70.
[2] 陳海明.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4):34+37.
[3] 馮宇. 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6):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