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賀宇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將教育改革列入了重點范圍,新課程標準對各階段、各年級的教育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新課標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化思想的體現提出了具體要求。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滲透數學化思想,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主要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思想;創新思維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思維方式,這對于學習數學來說是一個較大的難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致力于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數學化思想,從而對學生形成正面影響。思維的形成是包括很多內容的,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培養則是小學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教師就需要多方面地去探尋和思考,幫助小學生形成具體的數學化思想,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數學化的含義
數學化主要是指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在生活中能夠應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將解決問題的方式運用到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化思想培養來說,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從小問題著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打好小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客觀的概念進行詳細的講解,對于抽象的數學理念則需要通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主觀思維判斷能力進行教學。在平常的生活中,小學生也會遇到客觀和抽象的問題,因此就需要通過尋找客觀的規律和應用數學思維方式對其進行解決。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化思想的意義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體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能力,部分小學生自身對數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其數學理解能力也較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按照教學要求開展課堂教學,小學生就能夠領悟教學內容,掌握新知識。還有部分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強,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想法,難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只能依靠死記硬背進行學習。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資質的學生采取相同的教學方法,導致小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數學化思想很大程度上可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小學生從數學學習的本質解決問題,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較大的實際意義。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數學化思想
1.具備思想感悟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化思想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就要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悟為基礎。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只會刻板地記住教材上的內容,不懂得靈活應用,導致數學化思想不能在其生活中體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讓小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反復訓練加以一定程度的理解使其具備數學學習思想感悟。比如在小學人教版數學教材中,對“小數乘除法”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舉例:銘銘去文具店買文具,媽媽一共給了他50元錢,他買了三本作業本,每本2元,一支鋼筆,還有一個文具盒,文具盒的價格是鋼筆的3/5,并且銘銘找回了總錢數的2/5給媽媽,問文具盒的價格是多少。部分小學生在解答這道題的時候不能很快算出結果,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并且在講解過程中貫徹數學化思想,讓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具備思想感悟,總結學習經驗,體現教學過程中的數學思維。
2.獲得精神享受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以其本身的興趣為主,部分小學生由于自身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跟不上教學進度。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索實踐,進行數學操作使其獲得精神享受,為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打好基礎。在開展“多邊形面積”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圖形,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圖形的特點,對于不同形狀的圖形能夠找到計算其面積的規律,從而體現數學化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與小學生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具備自主性,教師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并且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通過精神享受的獲得體現數學化思想。
3.完成創新培養
創新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數學化思想與實際生活有較大的聯系,而生活是處于多變的環境下的,因此教師就需要完成創新培養,體現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數學化思想。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標,根據當前的教學實際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在教學“圖形與變換”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不同的圖形讓學生進行探索分析,并且開展實踐操作,完善創新培養機制,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活躍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體現數學化思想需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小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滿足,以創新意識的培養輔助小學生形成開放、活躍的數學思維,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雅琴.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79.
[2]劉文學.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體現[J].學周刊,2011(34):84.
[3]施華玲.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之滲透[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6):68-70.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