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習作練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通過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習作練習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培養語言思維,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習作練習是一種思維過程,通過思維過程得到相應結果。思維導圖能夠反映出普遍過程,將作文這一特定的思維方式用具象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把習作中各個級別的主體理清關系,并將關系用思維導圖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掌握寫作規律,提供寫作思路,培養寫作思維,在寫作中理清思路,有法可循,發散思維。
一、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材
小學生從造句、寫話發展到習作,剛開始接觸習作練習,經常不知道寫什么,在最初選材方面就被卡住了。無法選材導致了學生在進行習作練習時面臨無米之炊。應試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雖然當前推行課程改革,但是學生因為傳統應試理念的影響,接受了較多的智育,缺少豐富的課外活動,導致學生在進行習作練習時,大腦中搜尋不到可以寫出來的資料,想象力匱乏,無材可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找出身邊的寫作素材,讓這一過程有序并且有趣。
例如,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思考一下,家鄉有哪些特色食物,這些食物有什么特點,根據特點如何分類,你為什么喜愛這種食物。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到街上取材,真正看到了這些食物,學生就能夠產生靈感。回到課堂上,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理清家鄉食物的種類,從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與自己關系最緊密的食物,進行習作練習。通過思維導圖,學生找到了自己的寫作材料,學生的個性在教師的習作教學中得以體現。
二、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思
完成了習作選材,學生心中有想法,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或者想法是雜亂無章的,不知從何入手,如何成文。學生腦海里裝著既定的人或者事物,但是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需要找到寫作思路,對文章進行構思,避免前言不搭后語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教師要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構建文章結構,運用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流暢、有序、清晰地表達情感。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八中,要求學生自由地寫一下身邊的人或者事物,可以寫喜愛的事物,也可以寫自己多種多樣的情緒。這個要求較為寬泛,學生的大腦中可能一下子涌現出許多可以寫的事物。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找到自己想寫什么,根據這一取材進行挖掘和延伸。這一事物有什么特點,什么背景,給你的最深的感觸是什么,如今這個事物與自己是什么關系。再從最深的感觸這一點入手,給予學生什么樣的感觸,發生過什么出現了這樣的感觸,這一感觸給予學生什么樣的影響。整個思維導圖完成之后,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如何組織文章架構。
思維導圖給了學生一個完整的寫作架構,一副骨架,學生向骨架中填充豐滿的“肉”即可,不再思維混亂,不知從何入手。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思路清晰,做到授之以漁,將思考方法教授給學生,當學生再進行習作練習時,能夠自己運用思維導圖建立協作架構。
三、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表達
思維導圖可以把習作練習設計到的內容聯系起來,形成思想流通。如果思維僵化了,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關鍵的詞、重點的語句聯系起來,填補上豐富的內容,思維就會再次流動起來。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習作練習,可以讓內容更加豐富,圍繞著文章中心,讓文章更加豐富和深刻。
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寫作要求中,要求學生進行名人名事描寫。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選材并建構,教師進一步在思維導圖的末端列出寫作方法,學生將自己想到的一些好的句子填充進去,將能夠運用的修辭列到思維導圖中,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列進去,名人名言、豐富的聯想都可以運用進去,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將文章的“肉”填充進去,使文章骨肉豐滿,有內容也有思想內涵。這樣去運用思維導圖,把習作練習變得輕松愉快,思路明確。
總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將思維導圖這一方法引入習作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制作思維導圖,培養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將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掌握方法、運用方法,完成習作練習。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開闊了學生的寫作思路,改善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習作言之有物,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王曉楠.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6.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