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娟娥
摘要: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列入到初中教育中的基礎課程中,成為初中生必修的最基礎課程之一,但是很多中學都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導致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發展存在著很多弊端,直接影響到高效課堂的構建。構建一個高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一項比較大的工程,不能只講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課堂的質量,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完成。因此是可以從創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和拓展學生的實踐活動等方面去打造一個高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提高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制約因素;策略
在我國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大力加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特別是要著眼于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重點解決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積極推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創新與發展。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
深入分析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都能夠進行積極的研究和探索,找出符合規律的教學模式,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達到新水平。比如一些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還有一些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水平,但在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深入分析制約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視程度仍然不夠。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形勢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初中教育的必修課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當前一些初中對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仍然存在重視不夠的問題。比如有的初中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一些內容模塊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沒有作用。某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生運用 Word 設計電子報的過程中,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就讓學生實際操作,并沒有結合實例進行教學,導致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必然影響教學效果。
二是學生基礎不夠均衡。盡管目前絕大多數初中生很早就已經接觸信息技術,但由于知識儲備、理解能力以及應用范圍不同,他們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存在不夠均衡的問題,同樣會制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比如一些教師在講 Windows 的基礎知識時,并沒有從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出發進行講解,缺乏分類教學,同時也沒有對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而是從最基本的知識教起,這讓很多經常使用電腦的學生感覺很沒趣。從這一點來看,一些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從學生基礎不夠均衡的角度進行教學。
三是教學時間相對較少。當前我國大多數初中都能夠按照有關要求和規定開設信息技術課,為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當前一些初中在課堂教學方面仍然存在教學時間相對較少的問題,同樣制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當前多數初中學校普遍每周只安排一節信息技術課,這就使得 40 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十分寶貴,由于時間相對有限,因而課堂教學必須提高效率,但一些教師在這方面仍然做得不夠到位。此外,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學好文化課,限制孩子上網,導致學生實踐的機會不多,這同樣會制約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對策
一是提高課堂教學重視程度。從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來看,最為重要的就是一些初中學校和信息技術教師對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因而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提高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這就需要初中學校安排更多的課時,滿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信息技術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高度重視打造高效課堂,積極探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及效果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大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研究力度,找出符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際、符合學生實際、能夠發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用的課堂教學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二是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在不改變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科學的安排和組織,針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課堂教學目標。筆者認為要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素質,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實踐素質,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作用,讓學生在 40 分鐘的課堂上有所學、有所得、有所思。
三是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要想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而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必須發揮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引路人、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幫助者的多元化角色,根據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 40 分鐘的課堂上掌握理論、進行實踐。比如可以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即布置一個或幾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其他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得到更多鍛煉的機會。
四是著力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來說,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更為重要的是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著力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 40 分鐘時間,特別是要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將“玩中學” “學中玩”作為重要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教師還要發揮引導作用,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比如制作一些簡單的網頁,在進行 Word 操作教學時,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學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 Word 操作的知識點進行探討并實踐,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 Word 做一些海報、文字排版等方面的實際操作。教師則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將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伯杰,等.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5).
[2]宋壯輝,等.提高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效果初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8).
[3]許邦國.談優化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