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翔
【摘要】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此,文章著重探討了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沒有學會創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會模仿和仿效。”中學化學作為中學階段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只有簡單的知識灌輸是不可取的。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規律和相關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化學實驗,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化學教學中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這種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因此中學化學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一、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興趣對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教學效果理想與否,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中學化學課程是一門實驗性比較強的課程,課程的特性就決定了單純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是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嚴格把控課程活動,學生則成了被動編碼的機器。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因此,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采取多種措施來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利于教師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個性的發展離不開個人所生活的環境,個性是在與個人的生活環境相互刺激的過程中形成和培養的。課堂教學不是單個人的教學,而是一群人的教學活動,在這樣的群體活動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至關重要。在傳統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思維往往受到抑制,思想僵化。這樣的課堂環境常常是枯燥乏味的,整節課堂完全處于教師把控之下,師生、生生間互動交流。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徹底轉變觀念,課堂教學中不能夠采用單向交流,要為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要引導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解決問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和發揮。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關鍵要看學生自身。學生并不是通過強迫就可以提高效率的,學習貴在具有興趣和積極性。如何才能夠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呢?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課堂活動設計。教師不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而應該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引導者和輔助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自愿開展課程學習,獨立思考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中學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意義是顯著的。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基于此,筆者提出了一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教師需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
現階段應試教育在中學教學中還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許多中學化學教學還是以追求升學率為最終目標。然而新課標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注重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實驗結果的灌輸,而不重視學生親自探究問題能力的培養。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有教師具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教師觀念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教師長期徘徊在“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應試教育怪圈里,直到現在還有部分教師把演示實驗甚至學生實驗課作為講讀課來上,根本談不上什么探索性、開放性的實驗課,有悖于新課標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因此,要培養創新性思維和能力,教師必須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在世界大學校長論壇講過:“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創新的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因此,中學化學教師應該根據化學的學科特性,精心組織和設計教學情境,教學方法力求新穎別致,要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以舊引新,溝通引趣,制造懸念等,通過演示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善于推陳出新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
(三)問題導向,創設探究性情境
問題意識、問題能力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獨特、創新思路的可能。眾多的教學實驗也證明任何創新都離不開問題,問題是創新的驅動力。因此,中學化學教師應該善于以問題為導向,要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提出問題,以問題的形式引發學生多方位觀察或思考。這樣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結語
總之,中學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探究性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巧穎,林珩,陳國良.舉例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9(04):83-87.
[2]祝惠,祝建農.中學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的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01):175,177.
[3]高志賢.中學化學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6(06):93-94.
[4]陳文軍.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等職業教育,2005(24):46,45.
[5]王逢年.在中學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06):139-140.
[6]李建麗.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5(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