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云
【摘要】道德教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中之重,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有重大積極意義。文章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出發點,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道德教育的基礎,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對學生提出德育教育要求,針對要求淺析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如何有效開展道德教育。
【關鍵詞】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中國五千多年悠久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與此同時,德育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有很好的傳承作用。作為中華兒女,要立足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以德育人的標準,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一枝獨秀。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成為強大的民族,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無數的困難和挑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依然奮力前進,勇往直前。道德教育是傳統文化傳承主要途徑,對學生的身心修養、個人道德素質的提升都有重大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但是, 與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有其積極和消極的部分一樣, 中國傳統文化亦有精華和糟粕。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味抹殺、全盤否定 是不客觀的。其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沖突, 其實并不科學。時下,一些專家認為傳統文化在解決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上“包治百病”的看法也有些言過其實。我們認為, 對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持客觀、冷靜、理性、辯證的態度。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四個方面:剛健有為、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其中, 天人協調思想主要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決人自身的關系;和與中的思想主要解決人與人的關系。因此, 我們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人學為主的文化, 是在提出并努力解決人自身、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處理這些關系時應遵循的總的原則。
二、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的重要性
(一)弘揚傳統文化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價值觀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和發展的動力受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中華文化同樣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隨著歷史發展傳承下去,發揮自身存在的價值,使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具備自身的特點,增強民族群體心靈上的歸屬感、自豪感、責任感。
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目前面臨重大挑戰,形勢是極其嚴峻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本質上是不同的,西方文化在近年的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對中華文化的侵略和挑戰,中國也逐漸面臨文化發展的危機。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西方國家對中華文化的侵略之心越來越大,尤其近年來西方國家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申遺大加干涉讓中國人震驚,西方文化大大沖擊著中華文化。西方文化不斷深入中國內地也侵襲著中國人的心靈,一些中國人的思想方式、行為方式也逐漸變得西方化。所以在經濟文化逐漸全球化的今天,中華文化要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處于引領地位,必須通過不斷發揚和繼承中國優秀文化思想,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來引領新一代,培育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弘揚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國家的文化競爭力
21世紀乃至以后的發展進程,國際競爭中的文化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經濟全球化把文化發展進程中傳統意義的文化堡壘打破了,文化的全球化在世界發展進程中愈演愈烈。接下來世界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競爭會變得尤為激烈,人們的文化觀念、行為方式會有很大的改變。
和其他國家相比較,中國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仍處于不利地位。西方國家經常打著援助、支持的幌子,向其他國家推銷西方國家的文化,它們憑借自身有利的經濟條件、高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文化進步,將它們的文化價值觀和日常生活方式附加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風情的國家人民。中國的經濟科技發展的速度雖然也快,但沒有西方國家發展的強度大。西方國家不論在經濟技術還是產業文明等方面都比中國要成熟得多。所以在文化方面一旦過多或片面地借鑒西方文化,都會使人們在對文化總體的理解上產生錯誤認識。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在文化、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和西方國家是不同的。所以中國作為世界民族發展進程中的一員,只有不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屹立于世界東方。
(三)弘揚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所謂國家軟實力,實際上就是文化實力,是一個國家除了單一經濟實力外涉及文化方面的力量。這種影響力,這種對外界的形象,都構成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創造源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不朽的精神支柱。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經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其凝聚力的強大是我們完全想象不到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提高人的修養,使人在動蕩的社會中保持定力,在紛擾的世界里有一個沉穩的心態,做到忍耐精進,志存高遠,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文化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知道自重自愛,恪守人格尊嚴,追求崇高卓越。
一個國家的進步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的支持,還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支撐。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堅持發揚傳統文化的信念和決心,在傳統文化的發展道路上堅持發展優秀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在此基礎上,中國發展傳統文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
(四)弘揚傳統文化有助于不斷創新思想道德教育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不斷加深。在認識不斷加深的同時,對道德教育的深度要求也逐漸提高。弘揚傳統文化,加強人們的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對思想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教育,是創新道德教育、弘揚傳統文化的根本途徑。這有利于推動學校教育思想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創新發展,有助于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endprint
三、弘揚傳統文化,創新道德教育的方法
弘揚傳統文化,創新道德教育是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不斷繼承和發展,是人們不斷提升道德素養的基本前提。中國歷經幾千年的發展進步,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對人類的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經過歷史的不斷積淀,人類的發展,道德教育的深層含義也不斷加深。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也會不斷注入新內容,勇敢面對新時期文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一)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要不斷增強培養學生道德的責任意識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強調道德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對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更是不斷提升。中國傳統道德自古以來宣揚克制自己,要有偉大的奉獻精神,堅持集體主義,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做到以國家為己任,要有大局觀念,公正無私。只有不斷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弘揚中華文化,為傳統文化的發展進步貢獻力量,才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經久不衰。
(二)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要不斷增進人際間的和諧與友好關系
仁義禮智信是對中華民族為人處世的總體關系的深刻概括,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對傳統文化和創新德育的深刻總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提出仁愛的人道主義思想,推崇仁愛,對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來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我們現代人對人際關系的處理、待人接物提供了基本的準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對世界文化也在不斷地傳承發展,實現民族文化長足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三)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要重視道德踐行,誠信做人,不斷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德育精華
傳統文化是由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的,而道德教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弘揚傳統文化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道德教育在一個人自身發展和完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強調生活、學習過程中的言行合一,不斷樹立崇高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重視生活實踐。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積極對各項弘揚傳統文化的有益活動進行體驗踐行,不斷加強對道德教育的深層次理解。
(四)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要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樹立德育為先的發展理念
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的傳承載體,擁有歷史發展的痕跡,對中華文化的不斷發展更是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在思想道德的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對新一代青年進行道德教育,對傳統文化優秀部分加以繼承和發展,對落后的部分加以剔除,要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技能二者結合,不斷培養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強化學生道德教育,要堅持知情意行的共同發展,不斷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創新德育發展。
四、結語
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教育是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歷經坎坷,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仍然歷久彌新,正是依賴于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文化凝聚力和開拓進取創新精神。中華民族的道德教育對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道德教育的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這一優勢使中國傳統文化不論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還是在現代生活的教育教學中都具有強大的創新德育的教化功能。
【參考文獻】
[1]段清慧.弘揚傳統文化,提高德育水平[J].教育藝術,2014(06):13.
[2]呂冬娜,安博,王東,等.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途徑[J].才智,2014(16):1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