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德玉
【關鍵詞】 閱讀教學;有效性;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6—0080—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它具有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理解記憶、表達能力的重要作用。初中生在這一時期屬于思想啟蒙探究階段,所以教師必須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探究性能力和創造性能力,讓學生能夠富有情感地閱讀課文,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進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但現階段初中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根據問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當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出現教學模式單一、方式方法陳舊、閱讀教學有效性急需提升等諸多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多以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教師的講解剝奪了學生對文章的“初讀權”,使學生失去了對課文的獨特理解,使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被動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也相對比較枯燥,無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會在學習時產生厭倦感,這對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造成嚴重阻礙。學生在閱讀課文前沒有制定有效的閱讀目標,又在班級授課制中缺乏及時的閱讀指導,從而無法有效理解文章內容。另外,教師在教學時也欠缺對學生的全面指導。大部分教師只是讓學生簡單分析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重要部分等內容,而這一做法則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探索、思考能力的培養,這使得學生很難深層次理解閱讀內容,無法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發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 做好充分課前準備工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的課前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前準備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教師要對閱讀文章進行充分的分析與理解,并根據文章內容為學生設計閱讀目標;其次,在課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充分的閱讀,了解必要的寫作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文章內容。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對閱讀文章進行有效分析,找出文章重點與難點以及中心思想,根據文章內容為學生制訂有效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良好的學習目標,能夠有效找到閱讀方向,才能避免盲目閱讀現象出現,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教師也要在課前指導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預習,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查詢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文章內容,進而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整體水平。
2. 豐富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要只單單運用一種教學模式,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為學生設計豐富的、活躍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這對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有較大的幫助。教師在講述閱讀內容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模式,這樣能使學生在有趣的教學環境中更好地接受閱讀內容,從而更快地掌握所學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中教師也要根據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這對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3. 有效拓展延伸閱讀內容。教師在講授完一篇閱讀文章時,應根據文章的相關內容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升學生整體閱讀能力。教師依據閱讀文章,設計主題相近,或作者相關作品,或同類體裁的閱讀文本進行拓展延伸,也可以向學生介紹與作者相關的一些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這對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并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斷豐富教學模式,有效拓展延伸學生閱讀內容,這樣才能實現初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能有效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良好發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