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鈺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6—0083—01
隨著初中數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質量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人們逐漸意識到,只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在改革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下面,筆者就此談些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1. 教師情感投入不足。初中學生還不成熟,思想比較幼稚和活躍,教師如果在教學時表現得不夠熱情,教學內容干澀枯燥,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 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教師只注重公式、性質、定理的理解應用,忽視了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尤其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3. 重教法,輕學法。許多教師在改進教法的同時卻忽視了學法的指導,致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教學中“重灌輸,輕探究”。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動,學生看。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被壓抑,潛能得不到發揮,導致學生思維僵化。
(二)學生方面
1. 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濃。有的學生認為數學只是單調的“公式”、“計算”和“證明”,沒有情趣和興趣可言,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
2. 學生學習能力差。學生學習能力差,在學習中提不出問題,也發現不了問題,更談不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 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不當。有的學生學習數學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成效不大,成績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二、解決對策
1.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施教。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適時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選用講授式、探究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同時注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教學過程中,還全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學生的自學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歸納總結的過程。
2. 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是數學的基礎,沒有思維就談不上學好數學。因此,教師應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及思維品質的培養。例如,“k是什么數時,方程kx2-(2k+1)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很多學生只注意由?駐=[-(2k+1)]2-4k·k=4k2+4k+1-4k2=4k+1>0,故而得出k>-14。顯然,把k>-14作為本題答案那就錯了,因為當k=0時,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還得把k=0這個值排除。
3. 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而數學又源于生活,故而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背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第一冊第一章的教學中采用了讓學生觀察蜂巢等現實生活中的物體與數學知識之間所存在哪些必然聯系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與感悟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同時又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使他們接受數學史的熏陶,讓他們從結繩計數、古代土地的丈量等故事性的數學史中了解代數學和幾何學的發展過程,了解世界數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并且給他們提供一些趣味性的題目,讓他們充分地參與進來,使他們飽嘗探索問題的新奇感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4. 教授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初中學生心理和生理發育都未成熟,學習的盲目性和浮躁情緒都有,教師要特別注重方法的培養。教師不僅教給學生進行預習、掌握公式、深刻理解概念的方法,還要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上下功夫。要特別強調數學概念和課前預習兩個環節。實際上數學概念是產生其他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的源頭,所以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成為數學學習的最為根本的內容之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于所有的數學問題都是圍繞概念設置的,學好概念、夯實基礎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障。課前預習能改變學生總處于被動的局面,使學生聽課更加具有針對性。課前預習學生應做到:①初步了解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②初步把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模糊點;③鼓勵他們試著做一做隨堂練習。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