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峰
【關鍵詞】 數學教學;師生對話;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7—0055—01
師生對話是一個隱匿的、關鍵性因素,正面發展可以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積極反思與體悟,能夠有效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本文將簡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對話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一、小學數學師生對話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過分夸贊和賞識,這很容易使這部分學生產生自負心理;二是教師總是對學習較差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批評過多,或者加以藐視或漠視。這不僅會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卑,還會使這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導致學生間存在的差異較大,從而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整體提高;三是有些教師只讓那些膽小的學生回答問題,或者讓那些上課開小差、容易走神的學生回答問題,這雖然從組織教學來說是正確的,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課堂氛圍仍舊死板、學生依舊缺乏主動意識,同時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對于一些膽小或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他們回答問題往往因為緊張而表達得不太清楚,如果教師沒有耐心聽這些學生講完,而是說一些如“行了,你坐下吧!”或“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回答不上來嗎?”的話語,就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大大降低這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的技巧
1. 師生對話要遵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原則。首先,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相處關系,這更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學生會把教師當成朋友,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這有利于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要保持一個清晰的思路,準確表達,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形成一個明確的認識。
2. 把握學習情況,關注問題焦點。美國著名學者哈爾莫斯曾對問題和思想之間的聯系有過深刻的總結,他認為問題的產生能讓人找到思考的方向和動力,從而產生創新思維。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會對新課程的學習有重要影響,課前預習和課前測試是教師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本文意義與閱讀主體意識進行交流的過程,更是一個雙向互動過程,是自主學習的中心,又是一種特殊的對話模式。因此,課前預習有助于學生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并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把握文本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新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關注問題的焦點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有效對話的目的。
3. 注重交流過程,關注問題解決。巴西教育家保羅·弗雷德說過:“對話不僅要成為一種教學藝術,而且要成為一種教學精神或教學原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話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將學生從單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這種解放帶來的必然是民主、尊重、開放、交流和創造。這既是對話教學的精神原則,更是對話教學的教學目的。在聚焦問題之后,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這樣一種自主探究、互動對話的氛圍中,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模式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更能在無形中使師生互相信賴,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生成師生互尊互愛、互相信任的優良品質。
4. 注重課后反饋,重視問題聯系。學生在獲取了新的知識之后,往往會提出質疑。在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脈絡和解答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二是為了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形成一個清晰的問題脈絡。實踐證明,通過學生和教師的溝通,不僅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延伸,也能提升學生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使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解決問題過程中理清思路,增強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展開科學高效的課堂對話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對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技巧進行探討,使之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