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關鍵詞】 化學教學;探究過程;教師;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116—01
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嶄新變化,教師如何科學創設教學情境、提供適宜演示操作、展開多元個性化點評,激活學生探究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探究認知,這是教師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一、創設提問情境,激活學生探究思維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種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探究思維。因此,教師要對教材學習內容展開深度解析,探索教學內質規律,全面展開教情研究,形成教學引導問題。教師還要對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深度調研,掌握學生學習認知特征,明確學生探究學習規律,針對性設計教學引導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探究品質。教師利用實際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要注意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效益展開綜合考量,要著重體現一個“導”字。教師不需要一味講解,要用問題進行誘導,或者是讓學生在探究中提出問題、展示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學導”的有效融合。
如,在學習《社會生活與化學》相關內容時,教師這樣設計“化學探究”活動:根據生活經歷,尋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探究氣氛比較濃烈。教師巡視發現,很多學生列舉的生活現象并不屬于化學范疇,便給出問題提示:隨著科學的進步,化學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人們飲食中有哪些化學現象呢?現代社會生活中,白色污染成為重要污染源,這白色污染中有化學現象嗎?我們日常生活中還要接觸水、電、氣等,這里面是不是要涉及化學變化呢?學生根據教師提問重新調整思路,探究活動順利啟動。在成果展示時,學生表現優異,探究效果顯著。
二、提供演示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探究”體現實踐操作性特點,學生對相關探究操作儀器不是很熟悉,對探究操作程序也缺少了解,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認知特點進行示范操作演示,給學生講清操作要領,幫助學生建立操作意識。特別是對操作安全進行重點強調,確保探究實踐操作在安全基礎上展開。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對一些實驗操作探究進行模擬展示。學生可以從多媒體展示中獲得更為直觀探究認知。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對學生認知基礎和技能基礎全面掌控。在教學示范操作展示時,給予不同學生群體以不同操作解讀。要讓學生做好觀察和記錄,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總結,從觀察現象入手,對各種反饋信息進行整合、歸結,利用已有認知展開新知推演,獲取規律和方法。
如,在《制取氧氣》實驗操作時,教師先讓學生回顧前面學習認知: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合反應、氧化反應,以及鐵、木炭、硫磺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對實驗室制取氧氣需要藥品、儀器、操作條件、操作程序進行熟悉。教師開始制取氧氣演示操作,從儀器、藥品準備開始,教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學生根據教師演示做好筆記。教師操作完成之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教師跟進輔導,糾正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偏差。
三、展開多元點評,督促學生完成報告
點評在“化學探究”中發揮重要激勵作用。初中學生對教師點評有足夠敏感度。教師要充分利用點評激勵手段,對學生表現進行專業性、鼓舞性評價,指出學生的表現不足和缺陷,對學生的優秀表現給出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點評方式眾多,點評主體也可以變換,學生可以展開自評、互評活動,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知體驗。探究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總結梳理,對表現優異的方面要加以肯定,并積累成為學習經驗;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合反思,探究糾偏措施,并形成探究學習報告。探究報告要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列舉出成效、失誤、問題,并總結出規律。
如,在學習《我們的水資源》相關內容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主探究學習,探究內容為:地球水資源調查、水與生產生活的關系、我國水資源狀況、我們如何保護水資源。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小組長對研究內容進行具體分工,小組成員各負其責展開信息搜集、整合、總結。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表現給出及時點評,肯定學生的探究態度,鼓勵學生深入探究。在教師鼓勵下,學生很快得出探究結論,教師引導學生將探究結果形成探究報告。
編輯:張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