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話劇翻譯不僅要求譯者對整個文本思想主旨的充分把握,更要求譯本實現(xiàn)較強的舞臺“可表演性”,易于觀眾理解和接受。本文以王佐良和巴恩斯的《雷雨》英譯本為例,從馬斯諾夫斯基語境理論出發(fā),分別從語言語境和情景語境對其經(jīng)典片段進行文學評析和藝術賞析,進一步論證該譯本較好地體現(xiàn)了戲劇翻譯的“可表演性”原則。
【關鍵詞】語境理論 戲劇 翻譯 可表演性
一、引言
話劇《雷雨》是劇作家曹禺所寫的第一部話劇,該劇被贊譽為“中國話劇現(xiàn)實主義的基石”。王佐良和巴恩斯(A.C.Barnes)合譯的《雷雨》英譯本出版,廣受好評。譯文用生動地道的英語表達使劇中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活,同時也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二、語言語境下《雷雨》譯本“可表演性”的實現(xiàn)
馬氏認為語詞不能獨立存在,而是在話語中使用。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語言的底層單位是句子,并非語詞。馬氏表示甚至句子也不能算是話語的自足單位。如果沒有特定情景,語詞則毫無意義,因為語詞只有在其它語詞之中才有含義。此英譯本在語用模糊的翻譯處理上可謂是精妙絕倫。對于模糊語的翻譯,該譯本則巧妙運用語言語境,將模糊語的隱晦效果和言外之意傳達出來,又兼具日常口語化、簡潔性和節(jié)奏感,從而實現(xiàn)《雷雨》的可表演性。如:
蘩:(笑)我怕你是膽小吧?
萍:怎么講?
蘩:這屋子曾經(jīng)鬧過鬼,你忘了。(第一幕 49)
FAN:(With a smile) I rather think its because youre afraid.
PING:How do you mean?
FAN:Youve forgotten that this room was haunted once. (ActI:51)
這一幕是蘩漪的親生兒子周沖、蘩漪和周萍之間的對話。首先,該譯文在針對模糊語“膽小”和“鬧過鬼”的翻譯顯得精妙傳神。王佐良和巴恩斯將“膽小”一詞譯為“afraid”,而非譯成“coward”或“timid”,因為“timid”和“coward”通常指的是人的性格品質(zhì),顯然這里表達的是周萍對于他與蘩漪關系曝光的擔憂和害怕,故譯為“afraid”更合理貼切。此譯文還將“鬧鬼”譯為“haunted”,因為“haunted”的引申義為“憂心忡忡”,將周萍的擔憂和害怕加以強調(diào)。其次,該譯文體現(xiàn)了日常生活的口語化,運用縮寫“its”、“youve”使譯文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
三、情景語境下《雷雨》譯本“可表演性”的實現(xiàn)
馬氏對情景語境如是定義:涵蓋臉部表情、手勢、肢體行為、參與話語交際的所有人、以及事情發(fā)生的周圍環(huán)境。言語行為發(fā)生的具體情景可以幫助譯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作人物情緒和語言表達,從而使譯文在整體風格與原作靠攏。該英譯本在一些左右情節(jié)發(fā)展和表現(xiàn)戲劇沖突的經(jīng)典情景的翻譯上,譯者能夠結(jié)合情景語境理論,將人物形象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如:
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周萍:你是誰?
魯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第二幕 226 )
MA(Breaking down):You are hooligans,too! Youre my—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s! What right have you to hit my son?
PING:Who are you?
MA:Im your—your victims mother!(ActII:227)
在該段對話中,兩次話語的巧妙轉(zhuǎn)換使這段對話成為經(jīng)典。譯者將“my”轉(zhuǎn)換為“mighty”,這兩個詞彼此互壓頭韻,也達到了和原文效果類似的轉(zhuǎn)換目的。“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s”則采取意譯的方法,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了一部分內(nèi)容,但仍合情合景。譯文符合原文語言含蓄曲折的風格,再現(xiàn)原作的精神和面貌。譯文中“your—your victims mother ”則充分反映出魯侍萍作為周萍的媽媽,但迫于社會地位和家族顏面不能講明的糾結(jié)和掙扎。
四、結(jié)論
王佐良和巴恩斯的《雷雨》合譯本的語言風格具有簡潔性、口語化、個性化的特點。該譯本充分考慮了其受眾,本著服務于西方觀眾的的宗旨,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體現(xiàn)了較強的戲劇“可表演性”。
參考文獻:
[1]Cao Yu.Thunderstorm.(Wang Zuoliang,Barnes Tra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2]Malinowski,B.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M].London:Geo.Routledge and Sons;New York:E.P.Dutton and Co.,1992.
[3]曹禺.曹禺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4]陳誼,吳丹平.《雷雨》王佐良英譯本“可表演性”翻譯特征研究[J].中國現(xiàn)代小說翻譯探討,2005.
作者簡介:宋佳雨(1996-),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外國語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endprint